“劝返”象群,更要“劝返”人类

2021年06月01日 07:57   来源:钱江晚报   魏英杰

  从云南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向北进发的15头野象,连日来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小象吃了酒糟睡过头差点脱团,两头大象喝了村民的烤酒中途掉队,这些都被人们津津乐道。

  在这看似充满野趣的消息背后,却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认真面对:这个被称为“断鼻家族”的象群,为什么如此执着地离开栖息地,踏上征程?我们该拿这群野象怎么办?即便这个象群被“劝返”,那今后该做些什么,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呢?

  “断鼻家族”北上,具体原因众说纷纭,但至少我们不能回避一个事实:当地象群频频离家出走,进入人类的生活范围,是因为人象冲突,人抢了大象的地盘,导致大象缺少生存空间。

  多年来,当地大量种植茶叶、香蕉等经济作物,导致保护区越来越碎片化。这使得生活在保护区的大象,只能进入居民点或种植区觅食。这看起来是大象入侵人类生活区,实际上是人类侵占了大象的领地。再加上当地采取各种措施,如装围栏阻拦大象,就相当于固化了人类种植的成果,造成了大象生存空间减少的既成事实。

  在保护区不足以生存,进入居民点又被驱赶,象群只好出走,探寻新的生存空间。事实上,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去年11月,另有18头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迁到了勐仑镇。只是相对于“断鼻家族”,往南走的象群比较幸运,在离开保护区50公里的地方就找到了新家。

  如此说来,象群北上像一个隐喻,折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是维系自然平衡的重要基础。人类占据了自然的空间,动植物就不可避免地减少了生存空间。人类社会当然要发展,但过度牺牲自然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最终只能是得不偿失。

  目前,野生亚洲象群体在云南的总数不超过300头,生活在勐养子保护区的不足100头,生存环境已经十分逼仄。如果人类种植范围继续扩大,那就不是象群出走的问题,而是种群能否保留的问题了。

  15头向北走的野象,如今面临窘境。它们已经跋涉400余公里,现在距离昆明城区不到100公里。让它们继续向北自由行,显然已不可持续,前方并没有象群栖息的理想地。每头大象都是“吃货”,大部分时间都在吃吃吃,把它们圈养起来不现实也不应该。所以,现在要做的是“劝返”象群,让“断鼻家族”回归原来的栖息地。

  这样,问题就回到了起点。“劝返”象群后,如何让它们安居乐业、不再出走,是关键的问题。现实办法是,人类应逐步停种侵入保护区的经济作物,有针对性地种植禾草植物,设立大象与人类的缓冲地带;在食物短缺的季节,采取人工投喂的方式,帮助象群渡过难关。

  要让象群在自己的生活圈里好好生活,就需要人类避退三舍,如此才能避免人象冲突。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劝返”象群,更要“劝返”人类

2021-06-01 07:57 来源:钱江晚报 魏英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