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曝光骗局是为了让光照入医疗机构

2021年06月01日 07:47   来源:南方日报   静 子

  近日,悬疑推理小说作家发帖维权事件引发关注。据悉,紫金陈因腰肌劳损在宁波仁医堂中医医院就诊,结果被忽悠四千五打了所谓的“小分子祛炎针”,腰疼得直不起来。因存在夸大宣传医疗效果、过度收费等问题,当地卫健部门对涉事医院罚款3.5万元,并对涉事医生唐某暂停执业资格3个月。

  复盘骗局、揭秘套路,或许能赋予曝光更多警示意义。首先是涉事医生的忽悠术。病情已经严重到“筋膜黏连”、小分子净化祛炎疗法“一针起效”……凭借不对称的医术优势,唐某骗取患者信任。其次是价格虚高的“中药注射液”。一剂祛炎针要价4500元,按照“一分钱一分货”的思维来理解,药效似乎有保障,再加上唐某吹嘘注射剂含有中药成分,给患者造成安全的假象。最后是解释原理的高大上。唐某坚称“原理是把中药颗粒粉碎成水分子一百分之一的大小注射进体内”。如此一本正经的“高智商撒谎”,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很难识破其陷阱。

  紫金陈发微博称:“我重申维权不为一分钱,不差钱,单纯曝光”。如果医疗骗局一直藏匿于“隐秘的角落”,没有任何受害者的勇敢曝光,那“沉默的真相”何以走向公众,其他患者的切身权益又如何得以维护?“能发声的发声”,身为知名作家,紫金陈利用影响力维权。在舆论的助推下,“能做事的做事”,多个部门迅速联合进行检查。如此看,人们理应为作家紫金陈的“路见不平一声吼”点赞。

  然而,舆论场纷繁复杂,总免不了杂音:有人质疑“作家凭影响力维权的合理性”,有人责难“作家的拒坑防骗能力差”,还有人揣度“作家曝光背后赤裸裸的经济诉求”。问题是,正如紫金陈所言,其首先“是受害者”。治病救人是医院职责,医者仁心是医生担当。就曝光的信息来看,身为行医机构,仁医堂的工商登记行业却是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而身披白甲的医生,竟化身夸大医效、过度收费的不实者。每一位患者都应该被认真对待,任何违背此规则者,都应该被惩治。如此看,涉事医院与失德医生被处罚不冤。

  《沉默的真相》有一句经典台词:“你知道我多渴望阳光底下那点光吗?”作家紫金陈勇敢曝光骗局,不正是为了让光照入医疗机构吗?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曝光骗局是为了让光照入医疗机构

2021-06-01 07:47 来源:南方日报 静 子

  近日,悬疑推理小说作家发帖维权事件引发关注。据悉,紫金陈因腰肌劳损在宁波仁医堂中医医院就诊,结果被忽悠四千五打了所谓的“小分子祛炎针”,腰疼得直不起来。因存在夸大宣传医疗效果、过度收费等问题,当地卫健部门对涉事医院罚款3.5万元,并对涉事医生唐某暂停执业资格3个月。

  复盘骗局、揭秘套路,或许能赋予曝光更多警示意义。首先是涉事医生的忽悠术。病情已经严重到“筋膜黏连”、小分子净化祛炎疗法“一针起效”……凭借不对称的医术优势,唐某骗取患者信任。其次是价格虚高的“中药注射液”。一剂祛炎针要价4500元,按照“一分钱一分货”的思维来理解,药效似乎有保障,再加上唐某吹嘘注射剂含有中药成分,给患者造成安全的假象。最后是解释原理的高大上。唐某坚称“原理是把中药颗粒粉碎成水分子一百分之一的大小注射进体内”。如此一本正经的“高智商撒谎”,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很难识破其陷阱。

  紫金陈发微博称:“我重申维权不为一分钱,不差钱,单纯曝光”。如果医疗骗局一直藏匿于“隐秘的角落”,没有任何受害者的勇敢曝光,那“沉默的真相”何以走向公众,其他患者的切身权益又如何得以维护?“能发声的发声”,身为知名作家,紫金陈利用影响力维权。在舆论的助推下,“能做事的做事”,多个部门迅速联合进行检查。如此看,人们理应为作家紫金陈的“路见不平一声吼”点赞。

  然而,舆论场纷繁复杂,总免不了杂音:有人质疑“作家凭影响力维权的合理性”,有人责难“作家的拒坑防骗能力差”,还有人揣度“作家曝光背后赤裸裸的经济诉求”。问题是,正如紫金陈所言,其首先“是受害者”。治病救人是医院职责,医者仁心是医生担当。就曝光的信息来看,身为行医机构,仁医堂的工商登记行业却是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而身披白甲的医生,竟化身夸大医效、过度收费的不实者。每一位患者都应该被认真对待,任何违背此规则者,都应该被惩治。如此看,涉事医院与失德医生被处罚不冤。

  《沉默的真相》有一句经典台词:“你知道我多渴望阳光底下那点光吗?”作家紫金陈勇敢曝光骗局,不正是为了让光照入医疗机构吗?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