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西唯一世界地质公园遭“毁”,竭泽而渔何时是尽头

2021年04月25日 07:15   来源:红网   许洪鑫

  葱郁的山体因非法采石被挖出一道道“伤疤”,而以旅游开发为名进行的房地产开发则侵占保护区,破坏地质遗迹,地质地貌严重受损。近日,广西凤山岩溶地质公园遭破坏性开发事件引发舆论持续关注。(4月22日 澎湃新闻)

  据了解,广西凤山岩溶地质公园是目前广西唯一的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世界大型石笋群、世界天窗群、世界最高的地下溶洞峡谷、中国跨度第二的天生桥、千古之谜鸳鸯泉等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科学价值、科普价值。

  根据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通报,广西凤山县委、县政府思想认识不到位,乱作为、不作为问题突出,无视保护责任,违规推进项目建设,让公园保护为项目开发让路,造成国家级地质遗迹点和部分保护区域土地被违规审批用于矿产资源和房地产开发,不仅导致公园内部的良利采石场遭长期违规野蛮开采,园区内生态破坏更是极为严重。

  由此可见,这又是一起典型的将生态保护让渡于经济开发、以急功近利前置于长远发展的“竭泽而渔式”的闹剧。 

  不难发现,尽管近几年国家一直对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问题三令五申,但总有个别地方政府阳奉阴违,屡屡顶风作案。从2017年震惊全国的青海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案,到今年敦煌万亩防护林遭“剃光头式”毁坏,再到不久前才闹得火热的广西崇左市多部门对城市污水治理问题“集体装睡”,一系列由于地方政府官员职责失守导致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断成为舆论焦点。 

  而从类似事件中,可以发现,短期内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对政绩的盲目追崇、短视的发展目光以及一味的心存侥幸,各类因素叠加下,往往就使得不少地方政府朝生态保护的反方向“狂飙”。而这种行径的后果,往往就是类似的乱象一而再再而三地滋生并挑战社会底线。这不禁让人感叹,如此“竭泽而渔式”的发展何时才能是个尽头?

  发展自然是要的,但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早在2013年,中央高层就曾明确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可以说,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条该死死捍卫的发展底线,更是丝毫都不能触碰的绝对红线。

  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明确规定,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凤山县良利采石场位于凤山岩溶地质公园三级保护区内,《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和《公园规划》明确规定该区域内禁止采石、开矿,但凤山县相关部门罔顾保护规定,巧用手段,广开后门,如此无组织无纪律,不仅是严重的渎职失责,甚至涉嫌违法。 

  非法采石、毁林开山、广迎各类开发商,看似短期内可以为地方财政带来收入,但却是以透支地方生态环境为代价,长久来看因为生态受损而导致的更多“次生伤害”无疑是地方难以承受的负担。再者,纵览全国各地从往昔至今的发展史,几乎没有一个地区是靠着一味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求得良性发展的。相反,不论如何“家大业大”,如若发展理念一直未曾得到改善,那么,一旦“家业”被那些思维与行动上的“懒人”败光之后,某些地区往往就迎来了没落、衰败。

  一个地区到底该如何发展,守护好、正确利用好绿水青山无疑是关键的一步。事实上,作为广西唯一的世界地质公园,凤山岩溶地质公园同时兼具极高的审美价值、科学价值、科普价值。当地政府完全就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块“金字招牌”打造生态旅游产业,从而实现稳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明明有更为良好长远的“路子”可以走,却总想着靠“不正不纯”的方式走捷径,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风物长宜放眼量。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秉持好“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不为短期发展效益所迷惑,不叫急功近利遮望眼;以对科学发展的积极追求与真抓实干取代精神与行动上的“投机与懒惰”,以对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替代对竭泽而渔式的短期满足,从此次广西凤山的这个深刻教训里,有些人应当认识到这样的道理。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广西唯一世界地质公园遭“毁”,竭泽而渔何时是尽头

2021-04-25 07:15 来源:红网 许洪鑫

  葱郁的山体因非法采石被挖出一道道“伤疤”,而以旅游开发为名进行的房地产开发则侵占保护区,破坏地质遗迹,地质地貌严重受损。近日,广西凤山岩溶地质公园遭破坏性开发事件引发舆论持续关注。(4月22日 澎湃新闻)

  据了解,广西凤山岩溶地质公园是目前广西唯一的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世界大型石笋群、世界天窗群、世界最高的地下溶洞峡谷、中国跨度第二的天生桥、千古之谜鸳鸯泉等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科学价值、科普价值。

  根据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通报,广西凤山县委、县政府思想认识不到位,乱作为、不作为问题突出,无视保护责任,违规推进项目建设,让公园保护为项目开发让路,造成国家级地质遗迹点和部分保护区域土地被违规审批用于矿产资源和房地产开发,不仅导致公园内部的良利采石场遭长期违规野蛮开采,园区内生态破坏更是极为严重。

  由此可见,这又是一起典型的将生态保护让渡于经济开发、以急功近利前置于长远发展的“竭泽而渔式”的闹剧。 

  不难发现,尽管近几年国家一直对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问题三令五申,但总有个别地方政府阳奉阴违,屡屡顶风作案。从2017年震惊全国的青海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案,到今年敦煌万亩防护林遭“剃光头式”毁坏,再到不久前才闹得火热的广西崇左市多部门对城市污水治理问题“集体装睡”,一系列由于地方政府官员职责失守导致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断成为舆论焦点。 

  而从类似事件中,可以发现,短期内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对政绩的盲目追崇、短视的发展目光以及一味的心存侥幸,各类因素叠加下,往往就使得不少地方政府朝生态保护的反方向“狂飙”。而这种行径的后果,往往就是类似的乱象一而再再而三地滋生并挑战社会底线。这不禁让人感叹,如此“竭泽而渔式”的发展何时才能是个尽头?

  发展自然是要的,但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早在2013年,中央高层就曾明确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可以说,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条该死死捍卫的发展底线,更是丝毫都不能触碰的绝对红线。

  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明确规定,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凤山县良利采石场位于凤山岩溶地质公园三级保护区内,《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和《公园规划》明确规定该区域内禁止采石、开矿,但凤山县相关部门罔顾保护规定,巧用手段,广开后门,如此无组织无纪律,不仅是严重的渎职失责,甚至涉嫌违法。 

  非法采石、毁林开山、广迎各类开发商,看似短期内可以为地方财政带来收入,但却是以透支地方生态环境为代价,长久来看因为生态受损而导致的更多“次生伤害”无疑是地方难以承受的负担。再者,纵览全国各地从往昔至今的发展史,几乎没有一个地区是靠着一味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求得良性发展的。相反,不论如何“家大业大”,如若发展理念一直未曾得到改善,那么,一旦“家业”被那些思维与行动上的“懒人”败光之后,某些地区往往就迎来了没落、衰败。

  一个地区到底该如何发展,守护好、正确利用好绿水青山无疑是关键的一步。事实上,作为广西唯一的世界地质公园,凤山岩溶地质公园同时兼具极高的审美价值、科学价值、科普价值。当地政府完全就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块“金字招牌”打造生态旅游产业,从而实现稳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明明有更为良好长远的“路子”可以走,却总想着靠“不正不纯”的方式走捷径,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风物长宜放眼量。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秉持好“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不为短期发展效益所迷惑,不叫急功近利遮望眼;以对科学发展的积极追求与真抓实干取代精神与行动上的“投机与懒惰”,以对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替代对竭泽而渔式的短期满足,从此次广西凤山的这个深刻教训里,有些人应当认识到这样的道理。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