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历史情境中理解刑罚

2021年04月20日 08:31   来源:深圳特区报   董彦斌

  如果我们把对刑罚的理解置于历史情境当中,当可发现,各古代民族或国家适用不同的刑罚,确乎各有其道理。

  日耳曼人的法律是启发孟德斯鸠的一大源泉。在《论法的精神》当中,孟德斯鸠多次提到日耳曼人,或者由此阐发一种谋生方式对法律起源和形成的影响,或者描述其独特法律的演化过程,或者从中看到法律的多样性。当孟德斯鸠讨论刑罚时,日耳曼人的罚金被孟德斯鸠推到读者面前。

  日耳曼人的刑事处罚以罚金为主,孟德斯鸠解释说,这是因为按照其民族的自由而好战的观念,只能在手执武器时才能流血,平时是不能流血的,故处罚金。当然,对此的朴素提问便是——罚穷人,穷人很在乎;罚富人,富人是否在乎?如此罚金是否有威慑力?孟德斯鸠举了日本的例子来作为对日耳曼人的提问。在古日本,情况恰好反过来,只处以肉刑,不处以罚金。

  如果我们把对刑罚的理解置于历史情境当中,当可发现,各古代民族或国家适用不同的刑罚,确乎各有其道理。日耳曼人以游牧为生,不以置不动产为追求,所以在财产方面,其所在乎的便是动产,富人重视财宝,贫者重视生活物品,当此之时,罚以财富,便能对其生活形成威慑性的影响。重要的是,作为游牧民族,生活以流动为主,统治者尚且如此,难道还要为囚徒准备固定的监狱?监狱难设,若刑罚变为肉刑,则肉刑会使得一个受刑者失去劳动或战斗能力,对于人数不算众多的一支力量来说,这也是一种损失,由此,罚金便成为重要的选项。

  进一步说,日耳曼人极为重视荣誉,处以刑罚本身是一种羞辱,这种耻感,加上财产的损失,对其威慑为不敢再犯,对社会形成犯罪者受处罚的正义评价,就实现了刑罚的目的了。由此,日耳曼人选择罚金,实为契合本民族的一种考量。

  而对于古日本来说,情况确乎相反,作为非游牧民族,日本的考量排除了日耳曼的刑罚基本点,作为对非流动的人数不少的农业式居民的处罚,既不十分重视被处罚者的劳动力和战斗力,又更强调对于土著长居者的威慑以求减少犯罪,肉刑便成了重要的选择。

  如果说古日耳曼的罚金里不仅在乎威慑,而且在乎正义,而古日本的肉刑则威慑大于正义,则古人对于报复刑的设计,其刑罚方式不同于罚金,又是一种较为原始朴素的融肉刑、威慑和正义于一体的刑罚。报复刑,在孟德斯鸠这里,指同态复仇。同态复仇,是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仅要处以肉刑,还要处以相同部位之伤害的肉刑。显然,在威慑方面,报复刑与肉刑有同等的考量,而在正义方面,这是一种最清楚明白的看得见的朴素正义。

  罚金、肉刑和报复刑,都在其情境里产生,而当其随着观念的进步和时代的进步而演进时,就发生了新的变化。《论法的精神》说:“《十二铜表法》中采用两种和缓办法:第一是,除非没有办法抚慰被害人,绝不判处同等报复刑;第二是,在定罪之后,罪犯可以支付损害赔偿金。这样,肉刑就变作罚金了。”《十二铜表法》部分地把报复刑转为罚金,自然是巨大进步,这表明,朴素的威慑观和正义观下的报复刑,转换为不损及尊严和不增加明显肉体痛苦的文明方式,这正是威慑观和正义观的升级,人们发现,这样的处罚方式,同样可以实现威慑和正义。仔细看,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十二铜表法》不单纯是孟德斯鸠所讲的肉刑转化为罚金,其中还有赔偿的考量。赔偿与罚金是不同的,赔偿在于给予被害人以利益补偿,《十二铜表法》于此,是有强烈的被害人关怀的。这种关怀,就在威慑和正义之上,又增加了人文、人道和人本的色彩。

  进一步说,孟德斯鸠在后来的篇章里又举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例子,对盗窃和购买盗窃物品的行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刑罚亦是罚金,并且处以同等程度的罚金,然而法国当时对盗窃的处刑乃是死刑。这是罚金给人们的另一个启示,当肉刑和死刑等方式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时,罚金的方式相对灵活。我们似可推断,孟德斯鸠本人是颇为欣赏罚金的。罚金在他这里是古老的日耳曼人刑罚方式,却有意无意当中将文明观念注入了刑事法当中。(作者系法律学者)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历史情境中理解刑罚

2021-04-20 08:31 来源:深圳特区报 董彦斌

  如果我们把对刑罚的理解置于历史情境当中,当可发现,各古代民族或国家适用不同的刑罚,确乎各有其道理。

  日耳曼人的法律是启发孟德斯鸠的一大源泉。在《论法的精神》当中,孟德斯鸠多次提到日耳曼人,或者由此阐发一种谋生方式对法律起源和形成的影响,或者描述其独特法律的演化过程,或者从中看到法律的多样性。当孟德斯鸠讨论刑罚时,日耳曼人的罚金被孟德斯鸠推到读者面前。

  日耳曼人的刑事处罚以罚金为主,孟德斯鸠解释说,这是因为按照其民族的自由而好战的观念,只能在手执武器时才能流血,平时是不能流血的,故处罚金。当然,对此的朴素提问便是——罚穷人,穷人很在乎;罚富人,富人是否在乎?如此罚金是否有威慑力?孟德斯鸠举了日本的例子来作为对日耳曼人的提问。在古日本,情况恰好反过来,只处以肉刑,不处以罚金。

  如果我们把对刑罚的理解置于历史情境当中,当可发现,各古代民族或国家适用不同的刑罚,确乎各有其道理。日耳曼人以游牧为生,不以置不动产为追求,所以在财产方面,其所在乎的便是动产,富人重视财宝,贫者重视生活物品,当此之时,罚以财富,便能对其生活形成威慑性的影响。重要的是,作为游牧民族,生活以流动为主,统治者尚且如此,难道还要为囚徒准备固定的监狱?监狱难设,若刑罚变为肉刑,则肉刑会使得一个受刑者失去劳动或战斗能力,对于人数不算众多的一支力量来说,这也是一种损失,由此,罚金便成为重要的选项。

  进一步说,日耳曼人极为重视荣誉,处以刑罚本身是一种羞辱,这种耻感,加上财产的损失,对其威慑为不敢再犯,对社会形成犯罪者受处罚的正义评价,就实现了刑罚的目的了。由此,日耳曼人选择罚金,实为契合本民族的一种考量。

  而对于古日本来说,情况确乎相反,作为非游牧民族,日本的考量排除了日耳曼的刑罚基本点,作为对非流动的人数不少的农业式居民的处罚,既不十分重视被处罚者的劳动力和战斗力,又更强调对于土著长居者的威慑以求减少犯罪,肉刑便成了重要的选择。

  如果说古日耳曼的罚金里不仅在乎威慑,而且在乎正义,而古日本的肉刑则威慑大于正义,则古人对于报复刑的设计,其刑罚方式不同于罚金,又是一种较为原始朴素的融肉刑、威慑和正义于一体的刑罚。报复刑,在孟德斯鸠这里,指同态复仇。同态复仇,是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仅要处以肉刑,还要处以相同部位之伤害的肉刑。显然,在威慑方面,报复刑与肉刑有同等的考量,而在正义方面,这是一种最清楚明白的看得见的朴素正义。

  罚金、肉刑和报复刑,都在其情境里产生,而当其随着观念的进步和时代的进步而演进时,就发生了新的变化。《论法的精神》说:“《十二铜表法》中采用两种和缓办法:第一是,除非没有办法抚慰被害人,绝不判处同等报复刑;第二是,在定罪之后,罪犯可以支付损害赔偿金。这样,肉刑就变作罚金了。”《十二铜表法》部分地把报复刑转为罚金,自然是巨大进步,这表明,朴素的威慑观和正义观下的报复刑,转换为不损及尊严和不增加明显肉体痛苦的文明方式,这正是威慑观和正义观的升级,人们发现,这样的处罚方式,同样可以实现威慑和正义。仔细看,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十二铜表法》不单纯是孟德斯鸠所讲的肉刑转化为罚金,其中还有赔偿的考量。赔偿与罚金是不同的,赔偿在于给予被害人以利益补偿,《十二铜表法》于此,是有强烈的被害人关怀的。这种关怀,就在威慑和正义之上,又增加了人文、人道和人本的色彩。

  进一步说,孟德斯鸠在后来的篇章里又举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例子,对盗窃和购买盗窃物品的行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刑罚亦是罚金,并且处以同等程度的罚金,然而法国当时对盗窃的处刑乃是死刑。这是罚金给人们的另一个启示,当肉刑和死刑等方式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时,罚金的方式相对灵活。我们似可推断,孟德斯鸠本人是颇为欣赏罚金的。罚金在他这里是古老的日耳曼人刑罚方式,却有意无意当中将文明观念注入了刑事法当中。(作者系法律学者)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