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喝播”乱象应尽早叫停

2021年04月09日 08:25   来源:广州日报   陈文杰

  送走了“大胃王”,却迎来了“海量王”。近日有媒体报道,一种以喝酒为主题的“喝播”悄然在各短视频平台冒头。视频中的博主一口气喝下一大瓶白酒,让人看着就肝疼,而围观群众中还不乏催促劝喝者。博主挑战喝酒失败吐了出来,网友还在发弹幕嘲笑。如此荒诞的场景,似曾相识。

  一个是吃,一个是喝,看似有所不同,但实际不过是玩了一手文字游戏,绕开了监管,本质上与此前的大胃王“吃播”无异。而且,“吃播”的恶俗套路,“喝播”一个也没落下,无论是“以量取胜”,还是“出奇制胜”,各式各样的喝法应有尽有,相比吃播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值得警惕的,还有充斥于直播间里的劝酒、酗酒文化。如劝酒时的冷嘲热讽、豪饮时的叫好鼓励,这些刻意诱导,很容易让已有醉意的博主上头,结果醉态百出,场面低俗不雅。如此氛围,不仅造成不良示范,而且对网络空间的风气显然也是有害无益的。

  其实,有不少短视频平台已注意到这些不同寻常的流量,部分平台还特意为这类喝酒视频标注“该行为存在风险,请勿轻易模仿”,但却并未对视频作出进一步监管。为何?无非生意罢了。不得不承认,在碎片化更为明显的短视频中,一些能满足人们猎奇心理的表演,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也更能带来流量。而在行政监管尚未明确,“喝播”博主还未造成太大实质性恶劣影响前,平台确实没有理由放着生意不做。但到底是生意重要,还是生命重要呢?答案显然是后者。姑且不论喝酒的成瘾性喝危害大,用自虐的方式赚取流量,这种拿命换钱的价值观也不应宣扬。

  “喝播”乱象,可借鉴整治“吃播”的经验,首先,短视频平台责无旁贷。平台在屏蔽相关关键词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美食类视频的审核管理,防止有人以品鉴酒水之名,行喝酒表演、赚取流量之实。当然,单靠平台自律还不够,相关职能部门需及时介入。近年来,短视频异军突起,监管显得有些滞后也在情理之中,但后续管理应逐步跟上。吃播喝播等不健康、不文明的直播内容频出,从侧面上也证明,有必要对短视频领域进行一场净化升级行动。这要求监管部门与平台都要提高自身的敏感度,对于一些以低俗、自虐为噱头的内容要加强审核,一有不良习气、风气的苗头,应及时关注跟进,引导处理。不然,短视频惹出的麻烦,只会“一播未平,一播又起”。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喝播”乱象应尽早叫停

2021-04-09 08:25 来源:广州日报 陈文杰

  送走了“大胃王”,却迎来了“海量王”。近日有媒体报道,一种以喝酒为主题的“喝播”悄然在各短视频平台冒头。视频中的博主一口气喝下一大瓶白酒,让人看着就肝疼,而围观群众中还不乏催促劝喝者。博主挑战喝酒失败吐了出来,网友还在发弹幕嘲笑。如此荒诞的场景,似曾相识。

  一个是吃,一个是喝,看似有所不同,但实际不过是玩了一手文字游戏,绕开了监管,本质上与此前的大胃王“吃播”无异。而且,“吃播”的恶俗套路,“喝播”一个也没落下,无论是“以量取胜”,还是“出奇制胜”,各式各样的喝法应有尽有,相比吃播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值得警惕的,还有充斥于直播间里的劝酒、酗酒文化。如劝酒时的冷嘲热讽、豪饮时的叫好鼓励,这些刻意诱导,很容易让已有醉意的博主上头,结果醉态百出,场面低俗不雅。如此氛围,不仅造成不良示范,而且对网络空间的风气显然也是有害无益的。

  其实,有不少短视频平台已注意到这些不同寻常的流量,部分平台还特意为这类喝酒视频标注“该行为存在风险,请勿轻易模仿”,但却并未对视频作出进一步监管。为何?无非生意罢了。不得不承认,在碎片化更为明显的短视频中,一些能满足人们猎奇心理的表演,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也更能带来流量。而在行政监管尚未明确,“喝播”博主还未造成太大实质性恶劣影响前,平台确实没有理由放着生意不做。但到底是生意重要,还是生命重要呢?答案显然是后者。姑且不论喝酒的成瘾性喝危害大,用自虐的方式赚取流量,这种拿命换钱的价值观也不应宣扬。

  “喝播”乱象,可借鉴整治“吃播”的经验,首先,短视频平台责无旁贷。平台在屏蔽相关关键词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美食类视频的审核管理,防止有人以品鉴酒水之名,行喝酒表演、赚取流量之实。当然,单靠平台自律还不够,相关职能部门需及时介入。近年来,短视频异军突起,监管显得有些滞后也在情理之中,但后续管理应逐步跟上。吃播喝播等不健康、不文明的直播内容频出,从侧面上也证明,有必要对短视频领域进行一场净化升级行动。这要求监管部门与平台都要提高自身的敏感度,对于一些以低俗、自虐为噱头的内容要加强审核,一有不良习气、风气的苗头,应及时关注跟进,引导处理。不然,短视频惹出的麻烦,只会“一播未平,一播又起”。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