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倪红福:全球产业链呈现三个新态势

2021年04月07日 07:5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部分环节形成冲击,这促使人们从更多维度出发重新审视全球产业链的构建,全球产业链由此面临深刻调整。其中,有三个新态势值得关注。

  态势一:全球产业链的布局逻辑发生改变。

  基于世界各国对于安全的考量,产业链将朝着区域化和本土化的方向发展。短期内,全球产业链体系难以发生逆转性的变化,但各个国家已经开始加强对“安全”的考量,开始更多地强调自主可控,涉及民生以及国家命脉的战略产业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从中长期看,产业链的迁移和重构将提速,全球产业链的布局逻辑也将发生改变。未来部分产业将考虑纵向整合以缩短供应链条,本土化区域化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将加速形成。

  然而,将产业链完全迁回一国本土,几乎不可行。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对于关键产业链,有能力的国家将在自身周边建立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同时实现供应商多元化,在全球多个地区生产同样的零部件;还有一些国家将继续参与大国主导的区域产业链,谋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在此进程中,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工业门类齐全等比较优势,将使东亚产业链发展得更为紧密。

  态势二:科技革命催化产业分工格局演变。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等强化部署,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和产业博弈中掌握主动权,这直接催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发生变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不仅带来了产业思维模式的改变、催发了新需求的产生,还将推动不同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不同国家间的资源禀赋优势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全球产业分工格局。

  态势三:服务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凸显。

  随着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服务业不仅仅是中间投入,而且已经深入到价值创造的活动中、渗透到物质产品的生产活动中。比如,服务业创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交易制成品价值,研发、营销、财务和人力资源等都为物质产品的生产和进入市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又如,跨国公司向其全球附属公司投入的无形资产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包括软件、品牌、设计、运营流程以及总部开发的其他知识产权等,这些都是服务的范畴。特别是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公司乃至国家更好参与全球贸易、更好在全球价值链上抢占优势地位,愈发重要。

  总体上看,全球产业链的区域化、本土化,以及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将是未来的长期态势。对于我国而言,需在稳定全球产业链、确保产业链安全与畅通上切实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国内产业链和区域价值链,构筑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体系。(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倪红福)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倪红福:全球产业链呈现三个新态势

2021-04-07 07:5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部分环节形成冲击,这促使人们从更多维度出发重新审视全球产业链的构建,全球产业链由此面临深刻调整。其中,有三个新态势值得关注。

  态势一:全球产业链的布局逻辑发生改变。

  基于世界各国对于安全的考量,产业链将朝着区域化和本土化的方向发展。短期内,全球产业链体系难以发生逆转性的变化,但各个国家已经开始加强对“安全”的考量,开始更多地强调自主可控,涉及民生以及国家命脉的战略产业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从中长期看,产业链的迁移和重构将提速,全球产业链的布局逻辑也将发生改变。未来部分产业将考虑纵向整合以缩短供应链条,本土化区域化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将加速形成。

  然而,将产业链完全迁回一国本土,几乎不可行。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对于关键产业链,有能力的国家将在自身周边建立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同时实现供应商多元化,在全球多个地区生产同样的零部件;还有一些国家将继续参与大国主导的区域产业链,谋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在此进程中,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工业门类齐全等比较优势,将使东亚产业链发展得更为紧密。

  态势二:科技革命催化产业分工格局演变。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等强化部署,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和产业博弈中掌握主动权,这直接催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发生变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不仅带来了产业思维模式的改变、催发了新需求的产生,还将推动不同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不同国家间的资源禀赋优势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全球产业分工格局。

  态势三:服务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凸显。

  随着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服务业不仅仅是中间投入,而且已经深入到价值创造的活动中、渗透到物质产品的生产活动中。比如,服务业创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交易制成品价值,研发、营销、财务和人力资源等都为物质产品的生产和进入市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又如,跨国公司向其全球附属公司投入的无形资产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包括软件、品牌、设计、运营流程以及总部开发的其他知识产权等,这些都是服务的范畴。特别是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公司乃至国家更好参与全球贸易、更好在全球价值链上抢占优势地位,愈发重要。

  总体上看,全球产业链的区域化、本土化,以及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将是未来的长期态势。对于我国而言,需在稳定全球产业链、确保产业链安全与畅通上切实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国内产业链和区域价值链,构筑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体系。(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倪红福)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