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优化投资结构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2021年03月25日 08: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吴亚平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拓展投资空间,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这就要求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从需求侧扩大短期投资需求,从供给侧增加有效产出和提高供给效率,从而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现阶段,我国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存在不少短板,在产业领域特别是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领域有很多弱项,潜在投资需求巨大。扩大有效投资必须选好方向和重点,有效弥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的短板弱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培育发展新动能,助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基于此,“十四五”时期,扩大有效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能源、交通、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二是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三是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和养老等幸福产业;四是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六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四新经济”领域。

  扩大有效投资,资金是关键。应稳步加大中央政府的投资力度,逐步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或至少与名义GDP增速保持一致;保持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基本稳定,为地方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提供稳定可靠的建设资金来源;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民间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障民间投资者能够公平获取项目信息、投资机会、申请政府投资资金以及投资建设运营所需的各类资源要素;调动银行等各类金融资本的积极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度放宽对小微企业项目贷款风险监管的容忍度,公平、公正对待各类民间投资主体。

  扩大有效投资,还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首先要管好用好各级政府投资,明确投资方向和重点,谋划和研究论证好政府投资项目,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更好地引导和撬动社会投资。其次要引导好企业投资方向,更多通过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价格政策等间接手段引导调控企业投资方向,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最后要引导好金融资本的投向。银行、股权投资基金、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等金融资本要贯彻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实施,更多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公共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和惠民生等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各类金融资本实施战略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通过投资、贷款、债券、租赁等组合投融资方式支持企业投资发展。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优化投资结构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2021-03-25 08: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吴亚平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拓展投资空间,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这就要求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从需求侧扩大短期投资需求,从供给侧增加有效产出和提高供给效率,从而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现阶段,我国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存在不少短板,在产业领域特别是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领域有很多弱项,潜在投资需求巨大。扩大有效投资必须选好方向和重点,有效弥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的短板弱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培育发展新动能,助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基于此,“十四五”时期,扩大有效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能源、交通、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二是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三是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和养老等幸福产业;四是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六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四新经济”领域。

  扩大有效投资,资金是关键。应稳步加大中央政府的投资力度,逐步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或至少与名义GDP增速保持一致;保持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基本稳定,为地方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提供稳定可靠的建设资金来源;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民间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障民间投资者能够公平获取项目信息、投资机会、申请政府投资资金以及投资建设运营所需的各类资源要素;调动银行等各类金融资本的积极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度放宽对小微企业项目贷款风险监管的容忍度,公平、公正对待各类民间投资主体。

  扩大有效投资,还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首先要管好用好各级政府投资,明确投资方向和重点,谋划和研究论证好政府投资项目,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更好地引导和撬动社会投资。其次要引导好企业投资方向,更多通过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价格政策等间接手段引导调控企业投资方向,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最后要引导好金融资本的投向。银行、股权投资基金、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等金融资本要贯彻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实施,更多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公共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和惠民生等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各类金融资本实施战略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通过投资、贷款、债券、租赁等组合投融资方式支持企业投资发展。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