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环球时报:要挟中国,欧洲反华势力必碰一鼻子灰

2021年03月25日 07:56   来源:环球时报   

  中国宣布反制欧盟对华制裁并将欧方10人和4机构纳入我方制裁名单后,欧方一些人反应强烈,声称中方的反制裁“不可接受”。欧洲议会星期二还取消了一次讨论欧中投资协定的会议,一些欧洲议员威胁要把中国取消制裁作为推进该协定的条件,用不通过该协定“惩罚中国”的声音被一些反华势力拿出来宣扬。

  必须告诉那些势力,中欧投资协定是互惠的产物,不是欧方对中国的恩赐。如果欧洲议会要卡该协定,拿它当对华筹码,请他们与欧洲各国去掰扯,那些国家都愿意的话,就当去年中欧没谈过。但休要拿这件事要挟中国,我们蔑视这样的嘴脸。

  中国已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看看中国大街上跑着多少德国车,中国女性在用多少法国、意大利的时尚品,正常年景有多少中国人去欧洲旅游,加上未来几年中国良好的发展势头,那些不知深浅的欧洲议会政客们有什么资格拿不批准投资协定来威胁我们?我们还没有用搁置推进该协定对布鲁塞尔发出警告呢!

  中国社会一直尊重欧洲,我们从没有在任何事情上主动对欧盟国家发难。都是欧洲一些反华政客和被他们主导了的个别欧洲国家官方机构主动招惹我们,把他们的对华傲慢与偏见付诸行动,伤害了中国利益。我们没有不奋起反制的道理。

  这一次是欧盟时隔30多年打响了对华制裁第一枪,难道他们指望北京忍气吞声吗?或者他们给画一个圈,北京如何反制要先请示他们?谁给了他们这般任性、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权利?

  直到今天发生了相互制裁之后,我们仍重视同欧盟的关系,愿意双方回归正常交往。但正常交往的第一个原则是平等和相互尊重,中国有自己的核心利益和底线,恢复新疆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就是这一原则的重心之一。请欧盟不要轻率踩中国的脚趾,如果它继续那么干,中国的回击决不会客气。

  中欧没有重大利益冲突,双方本来就应是发展的伙伴,欧洲一些力量非要搞出中欧的某些对抗,很多中国人难以理解。那就让摩擦的子弹飞一飞吧。我们希望这能产生双方增进彼此了解的特殊效果,短期的摩擦能客观上有利于双方长期的相互认知与合作。我们也希望欧盟整体上是理性的,如果欧盟就是在对华政策上走弯路,我们唯有顺其自然,予以奉陪。

  换句话说,中国既是中欧合作的积极倡导方,也会是双方冲突的坦然接受者。中欧关系怎么走,不全是靠说靠谈的,需要双方在复杂的互动中共同塑造。我们有良好的倡议,但也懂得强扭的瓜不甜。中国接下来的发展首先依赖于内生动力,对我们来说,做好自己的事情、包括治理好新疆是头等重要的。

  一些欧洲的精英们以为,因为中美关系紧张,中国很需要欧洲,他们因此有了更多战略傲慢。这是浅薄之见。

  希望增加独立自主的欧盟同样需要中国。美国的力量在相对走弱,但试图通过霸凌的方式维护“美国优先”的利益格局,不断将欧洲国家工具化。在推动世界多极化格局方面,中欧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但根本不存在欧洲可以敲诈中国的条件。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环球时报:要挟中国,欧洲反华势力必碰一鼻子灰

2021-03-25 07:56 来源:环球时报

  中国宣布反制欧盟对华制裁并将欧方10人和4机构纳入我方制裁名单后,欧方一些人反应强烈,声称中方的反制裁“不可接受”。欧洲议会星期二还取消了一次讨论欧中投资协定的会议,一些欧洲议员威胁要把中国取消制裁作为推进该协定的条件,用不通过该协定“惩罚中国”的声音被一些反华势力拿出来宣扬。

  必须告诉那些势力,中欧投资协定是互惠的产物,不是欧方对中国的恩赐。如果欧洲议会要卡该协定,拿它当对华筹码,请他们与欧洲各国去掰扯,那些国家都愿意的话,就当去年中欧没谈过。但休要拿这件事要挟中国,我们蔑视这样的嘴脸。

  中国已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看看中国大街上跑着多少德国车,中国女性在用多少法国、意大利的时尚品,正常年景有多少中国人去欧洲旅游,加上未来几年中国良好的发展势头,那些不知深浅的欧洲议会政客们有什么资格拿不批准投资协定来威胁我们?我们还没有用搁置推进该协定对布鲁塞尔发出警告呢!

  中国社会一直尊重欧洲,我们从没有在任何事情上主动对欧盟国家发难。都是欧洲一些反华政客和被他们主导了的个别欧洲国家官方机构主动招惹我们,把他们的对华傲慢与偏见付诸行动,伤害了中国利益。我们没有不奋起反制的道理。

  这一次是欧盟时隔30多年打响了对华制裁第一枪,难道他们指望北京忍气吞声吗?或者他们给画一个圈,北京如何反制要先请示他们?谁给了他们这般任性、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权利?

  直到今天发生了相互制裁之后,我们仍重视同欧盟的关系,愿意双方回归正常交往。但正常交往的第一个原则是平等和相互尊重,中国有自己的核心利益和底线,恢复新疆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就是这一原则的重心之一。请欧盟不要轻率踩中国的脚趾,如果它继续那么干,中国的回击决不会客气。

  中欧没有重大利益冲突,双方本来就应是发展的伙伴,欧洲一些力量非要搞出中欧的某些对抗,很多中国人难以理解。那就让摩擦的子弹飞一飞吧。我们希望这能产生双方增进彼此了解的特殊效果,短期的摩擦能客观上有利于双方长期的相互认知与合作。我们也希望欧盟整体上是理性的,如果欧盟就是在对华政策上走弯路,我们唯有顺其自然,予以奉陪。

  换句话说,中国既是中欧合作的积极倡导方,也会是双方冲突的坦然接受者。中欧关系怎么走,不全是靠说靠谈的,需要双方在复杂的互动中共同塑造。我们有良好的倡议,但也懂得强扭的瓜不甜。中国接下来的发展首先依赖于内生动力,对我们来说,做好自己的事情、包括治理好新疆是头等重要的。

  一些欧洲的精英们以为,因为中美关系紧张,中国很需要欧洲,他们因此有了更多战略傲慢。这是浅薄之见。

  希望增加独立自主的欧盟同样需要中国。美国的力量在相对走弱,但试图通过霸凌的方式维护“美国优先”的利益格局,不断将欧洲国家工具化。在推动世界多极化格局方面,中欧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但根本不存在欧洲可以敲诈中国的条件。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