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送外卖岂能玩“掉包计”

2021年03月24日 06:47   来源:北京晚报   贾亮

  近日,湖北武汉的王先生遭遇糟心一幕:外卖骑手送上门的7道菜,6道都不是自己下单商家提供的。骑手甘某回应称,通过买1个真菜6个其他店家的“假”菜,再附上假水单,他“昧”了顾客36元。饿了么平台昨天回应称,因骑手已经失联,平台对消费者先行赔付,并安排专人与消费者沟通后续事宜。平台已停止该配送员的服务资格,并联动商家向相关部门举报。

  寒冬酷暑、风雪无阻,外卖骑手一份份“跑腿钱”挣得不容易。可就在公众持续关注外卖骑手的权益保护之时,竟有骑手干起昧良心的勾当,实在是给骑手群体抹黑。甘某说,此举“目的是为了帮客户节省时间”,显然难以自圆其说,通过视频回放看他熟练的操作,就明白此举应非首次,有此行径的也许还不止他一人。有多少顾客被蒙骗,又该给予怎样的补偿,警方和相关平台应重点关注。

  外卖小哥不走正道,恐怕是平台规则有漏洞可钻。据饿了么客服称,顾客下单时,平台只收取跑腿代购费用,再和骑手结算;所购商品的钱由骑手支配。这就意味着钱和单子不是直接下到入驻平台的商家,而是到了外卖骑手手中。所以甘某耍起小聪明,搞出“1+6”真假餐。抢单后再下单的机制,更给外卖骑手购买假菜品留出了时间。

  “我吃的外卖可能不是我点的”,消费者受损失的不只是餐费,还有消费体验;被“截和”的正版店家,也是受害者。这起事件,外卖骑手自然负主要责任,而平台方管理的漏洞同样值得关注。正如网友推断的,“1+6真假餐”掀开的,可能只是外卖行业潜规则的冰山一角。在订餐到送餐的短短时间内,其他商家不仅知道了具体菜品,而且做出来同样菜名的6道,还把假水单打印好。配合如此密切,“掉包计”的来龙去脉,公众有权知晓。

  无论平台方还是外卖骑手,无论是抢单下单的过程中,还是取餐送餐的路上,都要光明正大地挣钱,别搞歪门邪道。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送外卖岂能玩“掉包计”

2021-03-24 06:47 来源:北京晚报 贾亮

  近日,湖北武汉的王先生遭遇糟心一幕:外卖骑手送上门的7道菜,6道都不是自己下单商家提供的。骑手甘某回应称,通过买1个真菜6个其他店家的“假”菜,再附上假水单,他“昧”了顾客36元。饿了么平台昨天回应称,因骑手已经失联,平台对消费者先行赔付,并安排专人与消费者沟通后续事宜。平台已停止该配送员的服务资格,并联动商家向相关部门举报。

  寒冬酷暑、风雪无阻,外卖骑手一份份“跑腿钱”挣得不容易。可就在公众持续关注外卖骑手的权益保护之时,竟有骑手干起昧良心的勾当,实在是给骑手群体抹黑。甘某说,此举“目的是为了帮客户节省时间”,显然难以自圆其说,通过视频回放看他熟练的操作,就明白此举应非首次,有此行径的也许还不止他一人。有多少顾客被蒙骗,又该给予怎样的补偿,警方和相关平台应重点关注。

  外卖小哥不走正道,恐怕是平台规则有漏洞可钻。据饿了么客服称,顾客下单时,平台只收取跑腿代购费用,再和骑手结算;所购商品的钱由骑手支配。这就意味着钱和单子不是直接下到入驻平台的商家,而是到了外卖骑手手中。所以甘某耍起小聪明,搞出“1+6”真假餐。抢单后再下单的机制,更给外卖骑手购买假菜品留出了时间。

  “我吃的外卖可能不是我点的”,消费者受损失的不只是餐费,还有消费体验;被“截和”的正版店家,也是受害者。这起事件,外卖骑手自然负主要责任,而平台方管理的漏洞同样值得关注。正如网友推断的,“1+6真假餐”掀开的,可能只是外卖行业潜规则的冰山一角。在订餐到送餐的短短时间内,其他商家不仅知道了具体菜品,而且做出来同样菜名的6道,还把假水单打印好。配合如此密切,“掉包计”的来龙去脉,公众有权知晓。

  无论平台方还是外卖骑手,无论是抢单下单的过程中,还是取餐送餐的路上,都要光明正大地挣钱,别搞歪门邪道。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