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民议政 两会出圈

2021年03月11日 08: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王钟的

  在“庙堂”与“江湖”之间搭建通道,是两会的基本功能和目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搜集民情民意,将民间和基层的呼声带到国家会堂,国家机关再通过恰当的方式予以回应,由此凝聚民意、深化共识、精准施政。

  关心网络舆论场的人士不难发现,近几日,网络平台上常见的娱乐话题和段子,不约而同地为两会议题“让路”。位居“热搜”排行榜前列的,多是两会热点议题和会场风貌。不乏有代表委员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潮流,在年轻人关注的网络平台开个人账号,坦率诚恳向民众展示“政见”,介绍履职和参政议政情况。而网民也积极反馈响应,评阅和传播两会上的声音。

  网络反响的热度高低,作为一种社会情绪的反应与表达,不一定与建议、提案的质量水平直接对应。但是,浩如烟海的网络意见汇聚在一起,可以视为民意的一种特别形态,其中有泥沙,也不乏卓见,通过去粗取精、披沙沥金,为政者可以从中捕捉到真实的民声。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发挥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的特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代表委员履职尽责的能力,关键要看有没有真正走近人民、听取基层一线的声音和诉求。两会是广开言路的场合,场内的声音精彩,场外的民意更鲜活,善于抓取场外的“活鱼”,同样是激活优化两会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手段。

  搜集民情民意,需要打通场内场外两个舆论场。从起初的“微博议政”,到现在公众号、短视频各种形式遍地开花,代表委员们的履职手段丰富了,履职形式也多样化了。在与一名资深的政协委员交流时,他表示自己的观点被制作成短视频传播,影响力不断“出圈”,他也从中找到了履职的新动力。代表委员在网络上发掘建议提案线索,业已成为他们亲手触摸鲜活民意、俯身倾听民生痛点的常态,也形成了人大、政协开展工作的惯例和制度。

  随着网络表达途径的日益丰富,人们影响和参与两会议题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可以说,“热搜”排名反映着人民的关切;高赞点评反馈了人民的期待。代表委员发声的网络反响,也反过来鞭策他们认真履职,扎实调研,把准社会的脉搏,找到利益整合的最大公约数。通过网络互动,广大网民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他们又何尝不在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历程呢?

  参差万象的网络反响,有的是对建议提案的补充,有的是对代表委员观点的完善,甚至有不乏犀利的纠偏,它们都是对国家大事和政策方针的关注与参与。尽最大程度搜集民意、包容民意、吸纳民意,才能广聚民智,汇聚共识。

  把基层的声音带到最高的“议事厅”,广大人民群众以各种形式参与两会,是中国民主的生动写照。相信代表委员不负时代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继续当好人民意愿的表达者、代言人,画好会场内外的“同心圆”。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网民议政 两会出圈

2021-03-11 08: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王钟的

  在“庙堂”与“江湖”之间搭建通道,是两会的基本功能和目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搜集民情民意,将民间和基层的呼声带到国家会堂,国家机关再通过恰当的方式予以回应,由此凝聚民意、深化共识、精准施政。

  关心网络舆论场的人士不难发现,近几日,网络平台上常见的娱乐话题和段子,不约而同地为两会议题“让路”。位居“热搜”排行榜前列的,多是两会热点议题和会场风貌。不乏有代表委员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潮流,在年轻人关注的网络平台开个人账号,坦率诚恳向民众展示“政见”,介绍履职和参政议政情况。而网民也积极反馈响应,评阅和传播两会上的声音。

  网络反响的热度高低,作为一种社会情绪的反应与表达,不一定与建议、提案的质量水平直接对应。但是,浩如烟海的网络意见汇聚在一起,可以视为民意的一种特别形态,其中有泥沙,也不乏卓见,通过去粗取精、披沙沥金,为政者可以从中捕捉到真实的民声。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发挥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的特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代表委员履职尽责的能力,关键要看有没有真正走近人民、听取基层一线的声音和诉求。两会是广开言路的场合,场内的声音精彩,场外的民意更鲜活,善于抓取场外的“活鱼”,同样是激活优化两会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手段。

  搜集民情民意,需要打通场内场外两个舆论场。从起初的“微博议政”,到现在公众号、短视频各种形式遍地开花,代表委员们的履职手段丰富了,履职形式也多样化了。在与一名资深的政协委员交流时,他表示自己的观点被制作成短视频传播,影响力不断“出圈”,他也从中找到了履职的新动力。代表委员在网络上发掘建议提案线索,业已成为他们亲手触摸鲜活民意、俯身倾听民生痛点的常态,也形成了人大、政协开展工作的惯例和制度。

  随着网络表达途径的日益丰富,人们影响和参与两会议题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可以说,“热搜”排名反映着人民的关切;高赞点评反馈了人民的期待。代表委员发声的网络反响,也反过来鞭策他们认真履职,扎实调研,把准社会的脉搏,找到利益整合的最大公约数。通过网络互动,广大网民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他们又何尝不在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历程呢?

  参差万象的网络反响,有的是对建议提案的补充,有的是对代表委员观点的完善,甚至有不乏犀利的纠偏,它们都是对国家大事和政策方针的关注与参与。尽最大程度搜集民意、包容民意、吸纳民意,才能广聚民智,汇聚共识。

  把基层的声音带到最高的“议事厅”,广大人民群众以各种形式参与两会,是中国民主的生动写照。相信代表委员不负时代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继续当好人民意愿的表达者、代言人,画好会场内外的“同心圆”。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