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世界性难题是怎么破解的

2021年03月01日 06:5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月25日上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摆脱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这一世界性难题是怎么攻破的?

  奇迹来自于党的领导

  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和底线任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短短几年间,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会议提出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

  按照中央的部署,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一把手负总责。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

  奇迹来自于精准施策

  云南省镇雄县位于乌蒙山腹地,属革命老区、深度贫困地区。通过教育扶贫,短短几年间,镇雄县教育水平迅速提升,无数贫困家庭实现了“一人考上大学、改变一家命运”的教育脱贫目标。

  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是中国创造脱贫奇迹的一个重要秘诀。

  我们坚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建立了全国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上、用在贫困地区。

  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我们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

  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让发展成为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

  奇迹来自于苦干实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建功立业。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

  在脱贫攻坚中,广大贫困群众没有“等靠要”,而是积极行动起来。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群众历时7年,凭借勤劳的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通向外界的道路。

  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的关键时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严峻挑战。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贫困群众背起行囊,纷纷外出务工。

  在党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热心帮助下,贫困群众踊跃参加脱贫攻坚战,努力发展脱贫产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生活。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正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我们才攻克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创造出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人间奇迹!(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俊毅)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世界性难题是怎么破解的

2021-03-01 06:5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月25日上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摆脱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这一世界性难题是怎么攻破的?

  奇迹来自于党的领导

  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和底线任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短短几年间,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会议提出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

  按照中央的部署,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一把手负总责。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

  奇迹来自于精准施策

  云南省镇雄县位于乌蒙山腹地,属革命老区、深度贫困地区。通过教育扶贫,短短几年间,镇雄县教育水平迅速提升,无数贫困家庭实现了“一人考上大学、改变一家命运”的教育脱贫目标。

  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是中国创造脱贫奇迹的一个重要秘诀。

  我们坚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建立了全国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上、用在贫困地区。

  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我们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

  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让发展成为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

  奇迹来自于苦干实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建功立业。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

  在脱贫攻坚中,广大贫困群众没有“等靠要”,而是积极行动起来。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群众历时7年,凭借勤劳的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通向外界的道路。

  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的关键时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严峻挑战。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贫困群众背起行囊,纷纷外出务工。

  在党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热心帮助下,贫困群众踊跃参加脱贫攻坚战,努力发展脱贫产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生活。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正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我们才攻克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创造出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人间奇迹!(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俊毅)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