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以语言为抓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1年02月23日 13: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尹铂淳

  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倡议“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离不开国际合作,而国际合作需要语言铺路。因此,要紧紧围绕语言交际做好文章、做实工作。有了语言的软支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与铸造才能更加均衡和完备。

  语言是人类交际沟通的主要工具,是打破沟通壁垒的有效手段,是文化文明的重要载体。全球语言体系庞大,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和地域风俗各异,价值体系和观念理念差异显著,这些都容易造成世界各国人民沟通不畅乃至沟通壁垒的形成。沟通有障碍,世界各国人民就难以相互了解,容易形成误会,情感难以维系,不利于协同合作,这势必会给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制造一定困难,会给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造成一定阻力。语言相通是世界各国贸易相通、民心相通、文化相通的基础,是文化交融的前提,是情感提升的基石,是协同合作的保障。语言不通,沟通就无法有效开展,缺乏有效交际心灵就难以相通,自然彼此的认同感也会相应降低,认同感低就难以构建友好和谐的交流环境,而友好和谐的交流环境是国际合作开展的首要前提和坚强保障,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

  语言是维系世界各国人民情感的核心纽带,是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协同合作的重要桥梁。要高度重视并充分认识语言的重要性,以语言为抓手,加快推进世界各国人民交流交融,增进彼此了解,发现彼此亮点,升华彼此情感,包容彼此文化差异,领略彼此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欣赏彼此文化底蕴,提升彼此文化包容度,尊重彼此文化差异;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增信释疑,求同存异,增进情感,携手合作,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建设一支具备扎实母语和外语功底、丰富医学知识储备、强大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能力、批判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队伍。联合医学领域建设医学语言服务志愿者人才资源库,打造医学语言服务中心及团队,建设公共卫生事件医学语料库,研发涵盖文字、图片、软件等形式的公共卫生事件多语产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样一支队伍肩负着使用外语向世界介绍“中国经验”、阐述“中国主张”、提出“中国倡议”、作出“中国贡献”的重要历史使命。

  当前,语言治理、语言扶贫、语言抗疫等研究领域正逐渐成为全球治理伟大事业中的关键因素和重要议题。要高度重视语言研究,充分利用语言研究成果,铸牢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作者系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湖南省语言学会理事)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以语言为抓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1-02-23 13: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尹铂淳

  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倡议“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离不开国际合作,而国际合作需要语言铺路。因此,要紧紧围绕语言交际做好文章、做实工作。有了语言的软支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与铸造才能更加均衡和完备。

  语言是人类交际沟通的主要工具,是打破沟通壁垒的有效手段,是文化文明的重要载体。全球语言体系庞大,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和地域风俗各异,价值体系和观念理念差异显著,这些都容易造成世界各国人民沟通不畅乃至沟通壁垒的形成。沟通有障碍,世界各国人民就难以相互了解,容易形成误会,情感难以维系,不利于协同合作,这势必会给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制造一定困难,会给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造成一定阻力。语言相通是世界各国贸易相通、民心相通、文化相通的基础,是文化交融的前提,是情感提升的基石,是协同合作的保障。语言不通,沟通就无法有效开展,缺乏有效交际心灵就难以相通,自然彼此的认同感也会相应降低,认同感低就难以构建友好和谐的交流环境,而友好和谐的交流环境是国际合作开展的首要前提和坚强保障,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

  语言是维系世界各国人民情感的核心纽带,是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协同合作的重要桥梁。要高度重视并充分认识语言的重要性,以语言为抓手,加快推进世界各国人民交流交融,增进彼此了解,发现彼此亮点,升华彼此情感,包容彼此文化差异,领略彼此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欣赏彼此文化底蕴,提升彼此文化包容度,尊重彼此文化差异;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增信释疑,求同存异,增进情感,携手合作,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建设一支具备扎实母语和外语功底、丰富医学知识储备、强大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能力、批判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队伍。联合医学领域建设医学语言服务志愿者人才资源库,打造医学语言服务中心及团队,建设公共卫生事件医学语料库,研发涵盖文字、图片、软件等形式的公共卫生事件多语产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样一支队伍肩负着使用外语向世界介绍“中国经验”、阐述“中国主张”、提出“中国倡议”、作出“中国贡献”的重要历史使命。

  当前,语言治理、语言扶贫、语言抗疫等研究领域正逐渐成为全球治理伟大事业中的关键因素和重要议题。要高度重视语言研究,充分利用语言研究成果,铸牢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作者系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湖南省语言学会理事)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