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容易被自己的偏好误导,去设置各种例外,所以一定要用逻辑一致来检查一下自己的思维。要看一下,这些例外究竟是经济解释无法消灭的例外,还是你情感上不愿意放弃的例外。
网上常能看到这样的段子:提问者放两个女性的图片,一个长发但收入一般,一个短发但身家亿万,问你愿意跟哪个结婚。下面有人回答说:“钱不钱的无所谓,我主要是喜欢短头发的。”
这个段子反映了,大部分人还是具有逻辑一致的意识的。人们看到这个段子,自然会想到,如果“喜欢短头发的”真的是你选择老婆的原因,那么,短头发而没钱的,你也喜欢吗?如果短头发而没钱的你并不喜欢,那么,按照逻辑一致的原则,这说明你选择富婆的时候,真实的原因并不是你“喜欢短头发的”。
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完全离开逻辑一致。例如,你做生意的时候,你并不知道生意对手是怎么想的,你也不会很单纯地相信他说的话,你会用逻辑一致来推断,他的真实想法。警察办案,会用逻辑一致的原则,来推断谁更有犯罪嫌疑。
科学理论要求,例外要尽可能少。因为,例外就是逻辑不一致。可以说,科学发展就是不断消灭例外、又不断发现新的例外的过程。
为什么科学不能容忍例外?很简单,如果可以容忍例外,科学就没有意义了。
举个例子。你说:“在同一高度同时放手,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先落地。”我问:“5斤的棉花,为什么会比2斤的铁球后落地?”你说:“那是例外。”反正什么东西,你都可以说是例外,那科学家何必还要发展出重力加速度、密度、空气阻力等概念来解释物体的下落规律呢?“我的理论是对的,不符合我的理论的,都是例外”,其实就是取消科学。
科学家选择理论,其实不是选“对”的理论,而是选例外最少的理论。例如,从地心说、日心说到牛顿用万有引力来解释天体运行,就是一个例外越来越少的过程。又例如,物理学家努力统一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目前还没完全成功。但谁统一的力最多,例如你统一了三种力,那大家就先选你的理论。
逻辑上,如果容许例外的存在,当存在两种理论时,这个理论只有一个例外,而那个理论有100个例外,你就无法选择了。因为,既然容许例外的存在,那又凭什么说,有100个例外的理论,不如只有一个例外的理论呢?
经济解释作为一门科学,同样要尽可能消灭例外。现象可以貌似例外,但解释不能例外。
例如,需求定律说,价格上升,需求下降,但,下雨天,雨伞价格上升,但需求也增加了,这貌似是例外的现象。但解释上,比较是在同一局限条件下进行,而下雨是改变了局限条件,在新的局限条件下,雨伞卖得越贵,需求仍然是下降的。经济解释不能说:“下雨是需求定律的例外。”经济解释只能说:“下雨不是需求定律的例外。”
可惜得很,在经济问题上,人们非常容易受到情绪、成见、利益等的影响,喜欢设置各种例外。
人们常常能看到诸如此类的说法:
“我认为自由贸易理论是对的,但粮食太重要,是个例外。”
“我认为产权理论是对的,但土地很重要,是个例外。”
“我认为市场竞争是好的,但货币是个例外。”
……
这样的言论,也经常可以在专业的经济学教授那里看到。
诚然,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经济学,无法完全消灭例外,但是,学者的工作是努力去消灭例外。消灭例外的方法,可以是发现漏看了的条件,或者是寻找更具有解释力的新理论框架。
学者万不可因为自己的偏好,反倒去主动设置例外。
你赞同自由就业有利于促进人类合作与繁荣,但你看不得母乳这么神圣的事物商业化,你说奶妈这个职业是例外,会导致“人的工具化”,不利于人类。
那么,别人也可以用其他的理由,说理发师、兽医等等是例外。
如此,就陷入了一事一议、一事一理由了。既然都一事一议、一事一理由了,还要经济解释干嘛?
有个网络作家说得好:“你的眼睛会欺骗你,你的耳朵会欺骗你,你的想像力会欺骗你,但逻辑不会欺骗你。”人很容易被自己的偏好误导,去设置各种例外,所以一定要用逻辑一致来检查一下自己的思维。要看一下,这些例外究竟是经济解释无法消灭的例外,还是你情感上不愿意放弃的例外。
从目前的各种理论来看,市场经济理论所能解释的现象最多,例外最少。学者明智的做法,是支持市场经济理论,同时努力发展新理论去消灭例外。千万不要一边支持市场经济理论,一边又给市场经济理论人为地设置各种例外。(作者系财经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