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田文广:让理论贴近农民生产生活所需

2021年01月25日 07:51   来源:光明日报   田文广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长春市九台区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十个重点联系县(市、区)之一,始终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探索形成“领”“帮”“引”“带”“聚”“融”“推”“享”的“八字工作法”,构建起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新阵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基层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长春市九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借助“理论转换厨房”,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手段,突出“通俗化”“大众化”,推动理论宣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长春市九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根本,聚焦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等主要任务,整合调配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力量,让农民群众在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广大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社会氛围,汇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实践中,理论要想赢得群众、掌握群众,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长春市九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眼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施推进、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的延伸、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等工作难点和问题,围绕“谁来讲”“怎么讲”“讲什么”,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手段,广泛吸纳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能人、贤人、热心人参与,将理论贴近农村农民生产生活之需,着眼农村基层群众思想引领和凝聚,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使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肩负着用科学理论、方针政策、主流价值、文明观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时代使命。长春市九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也在把握工作理念、发动群众参与、统筹资源整合、品牌项目打造等方面,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具有改革性、实践性、群众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向广大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是各级党委(党组)和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系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田文广:让理论贴近农民生产生活所需

2021-01-25 07:51 来源:光明日报 田文广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长春市九台区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十个重点联系县(市、区)之一,始终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探索形成“领”“帮”“引”“带”“聚”“融”“推”“享”的“八字工作法”,构建起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新阵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基层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长春市九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借助“理论转换厨房”,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手段,突出“通俗化”“大众化”,推动理论宣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长春市九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根本,聚焦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等主要任务,整合调配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力量,让农民群众在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广大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社会氛围,汇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实践中,理论要想赢得群众、掌握群众,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长春市九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眼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施推进、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的延伸、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等工作难点和问题,围绕“谁来讲”“怎么讲”“讲什么”,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手段,广泛吸纳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能人、贤人、热心人参与,将理论贴近农村农民生产生活之需,着眼农村基层群众思想引领和凝聚,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使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肩负着用科学理论、方针政策、主流价值、文明观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时代使命。长春市九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也在把握工作理念、发动群众参与、统筹资源整合、品牌项目打造等方面,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具有改革性、实践性、群众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向广大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是各级党委(党组)和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系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