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衡量高质量发展,GDP不是唯一指标

2021年01月25日 06:5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衡量高质量发展,自然需要一套相互关联、不可割裂的科学指标体系。但最近舆论场中却出现了单纯以GDP指标论英雄、比高低的声音,得出了一些偏颇的结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客观来看,GDP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的一个“显示屏”,这个指标不可不要,也不可不增长。但若将其视为唯一的指标,过分追求绝对数字的增加,就可能干出不顾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资源枯竭,以牺牲明天为代价的傻事,就容易使一些官员养成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竭泽而渔、浮夸成风、捏造“政绩”的陋习。我们曾经为粗放增长付出的巨大代价,须臾不可忘记。

  更何况,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或“慢”,或许可以从GDP指标上看出一些端倪,至于“好不好”的问题,则要看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是否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要在GDP指标之外补充对应新发展理念要求的具体指标去衡量。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同时,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投资等指标均实现逆势增长,我国经济正在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

  近段时间以来,无论是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还是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以及全面强化的就业优先政策,都在逆周期调节上紧紧瞄准高质量发展的“靶子”不动摇;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的目的,都是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智慧在于能够适应新的形势、抓住新的机遇。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大背景下,任何地区都有其比较优势。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大而强很好,小而优、美而特也不错,关键是在推动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中体现出竞争力和优势。如何找到这样的优势、用好这样的优势,将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发挥作用的更大空间,也对各地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大的挑战。

  应对挑战、主动求变,考核“指挥棒”的功效至关重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就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重点看一个班子、一个干部做了多少抓党建、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事,做了多少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的事,做了多少攻坚克难的事,从而引导领导干部真正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对此,中央组织部已经印发了《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各地也根据要求完善考核的要点。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把考核结果真正落在实处,畅通“有为者有位”渠道、搭牢“实干者实惠”奖台、敲响“无为者失位”警钟,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创造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交上一份份漂亮的答卷。(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衡量高质量发展,GDP不是唯一指标

2021-01-25 06:5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衡量高质量发展,自然需要一套相互关联、不可割裂的科学指标体系。但最近舆论场中却出现了单纯以GDP指标论英雄、比高低的声音,得出了一些偏颇的结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客观来看,GDP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的一个“显示屏”,这个指标不可不要,也不可不增长。但若将其视为唯一的指标,过分追求绝对数字的增加,就可能干出不顾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资源枯竭,以牺牲明天为代价的傻事,就容易使一些官员养成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竭泽而渔、浮夸成风、捏造“政绩”的陋习。我们曾经为粗放增长付出的巨大代价,须臾不可忘记。

  更何况,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或“慢”,或许可以从GDP指标上看出一些端倪,至于“好不好”的问题,则要看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是否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要在GDP指标之外补充对应新发展理念要求的具体指标去衡量。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同时,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投资等指标均实现逆势增长,我国经济正在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

  近段时间以来,无论是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还是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以及全面强化的就业优先政策,都在逆周期调节上紧紧瞄准高质量发展的“靶子”不动摇;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的目的,都是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智慧在于能够适应新的形势、抓住新的机遇。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大背景下,任何地区都有其比较优势。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大而强很好,小而优、美而特也不错,关键是在推动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中体现出竞争力和优势。如何找到这样的优势、用好这样的优势,将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发挥作用的更大空间,也对各地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大的挑战。

  应对挑战、主动求变,考核“指挥棒”的功效至关重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就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重点看一个班子、一个干部做了多少抓党建、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事,做了多少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的事,做了多少攻坚克难的事,从而引导领导干部真正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对此,中央组织部已经印发了《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各地也根据要求完善考核的要点。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把考核结果真正落在实处,畅通“有为者有位”渠道、搭牢“实干者实惠”奖台、敲响“无为者失位”警钟,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创造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交上一份份漂亮的答卷。(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