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高质量发展,自然需要一套相互关联、不可割裂的科学指标体系。但最近舆论场中却出现了单纯以GDP指标论英雄、比高低的声音,得出了一些偏颇的结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客观来看,GDP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的一个“显示屏”,这个指标不可不要,也不可不增长。但若将其视为唯一的指标,过分追求绝对数字的增加,就可能干出不顾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资源枯竭,以牺牲明天为代价的傻事,就容易使一些官员养成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竭泽而渔、浮夸成风、捏造“政绩”的陋习。我们曾经为粗放增长付出的巨大代价,须臾不可忘记。
更何况,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或“慢”,或许可以从GDP指标上看出一些端倪,至于“好不好”的问题,则要看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是否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要在GDP指标之外补充对应新发展理念要求的具体指标去衡量。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同时,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投资等指标均实现逆势增长,我国经济正在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
近段时间以来,无论是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还是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以及全面强化的就业优先政策,都在逆周期调节上紧紧瞄准高质量发展的“靶子”不动摇;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的目的,都是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智慧在于能够适应新的形势、抓住新的机遇。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大背景下,任何地区都有其比较优势。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大而强很好,小而优、美而特也不错,关键是在推动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中体现出竞争力和优势。如何找到这样的优势、用好这样的优势,将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发挥作用的更大空间,也对各地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大的挑战。
应对挑战、主动求变,考核“指挥棒”的功效至关重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就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重点看一个班子、一个干部做了多少抓党建、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事,做了多少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的事,做了多少攻坚克难的事,从而引导领导干部真正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对此,中央组织部已经印发了《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各地也根据要求完善考核的要点。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把考核结果真正落在实处,畅通“有为者有位”渠道、搭牢“实干者实惠”奖台、敲响“无为者失位”警钟,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创造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交上一份份漂亮的答卷。(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