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外卖小哥的权益谁来保护

2021年01月13日 07:12   来源:南方日报   王庆峰

  43岁饿了么兼职骑手在送餐路上猝死,将骑手群体安全保障问题再次推到聚光灯下。近日,南方都市报实测多个外卖平台发现,几乎所有平台都在协议中强调,骑手与平台间不存在劳动、雇佣关系;除蜂鸟外,其他平台为骑手投保金额均为3元。

  外卖员自行注册成骑手,无需受雇于固定用人单位,上班时间自由,薪资随时提现,这是一种典型的“灵活用工”模式。并不如一众网友所痛斥那般,“灵活用工”实际为政策所支持,具有相当多优点:一方面,社会上闲散的劳动力资源得以跨界整合,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得以补缺,有利于缓解“用工荒”。可以预见,随着各种新业态不断涌现,“灵活用工”模式将越来越流行。

  新事物的成长必然伴随着磕磕绊绊。外卖员猝死事件,显然让人们意识到了“灵活用工”的缺陷,即缺乏有针对性的保护。在一些行业,风险和收益可能成正比。但在外卖行业,风险被放大到了极致,在精致算法的逼迫下,外卖员在车流中逆行成为常态,横穿马路亦是屡见不鲜。相对的是,外卖员权益却被压缩到了最小,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五险一金”,也不太可能主动寻求社保等保障方式,只有一笔意外险作“救命钱”。

  在这起猝死事件中,最令人痛心的,恰恰是作为基本保障的3元意外险,竟也被一些平台以服务费之名克扣。有网友曾去查看猝死外卖员的保单,结果发现只有1.06元用来投保,剩下的1.94元不明去向。个别企业茹毛饮血、敲骨吸髓的嘴脸可见一斑。当前,我国餐饮外卖交易规模正不断增长,外卖平台作为行业发展受益者,理当对骑手多一些关爱。一些企业不但不履行社会责任,反而用尽手段行克扣之实,岂不让人寒心?

  根本解决之道,是既要承认“灵活用工”,也要想办法减少“打零工”风险。3元保险费事件之后,饿了么宣布将类似情形下的专项抚恤金提至60万元,可以看作是对压力的反馈,是往前进了一步。有的地方则试图从机制保障上破局,如近日浙江强调“制定和完善数字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在工作时间、报酬支付、保险保障等方面规定”,就被解读为没有劳动关系的用工也可参加单独工伤保险,或更有助于解决权益保护问题。

  说到底,外卖员是一份工作,外卖小哥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一分子,他们用辛勤和汗水,为城市的正常运转作出贡献,他们也用自己的双手,践行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梦想。他们也应该和千千万万劳动者一样,得到合理合法合情的权益保护。健全政策、服务、保障体系,不妨进一步从实际情况出发,既审慎包容对待“灵活用工”,同时也要提供更加灵活合理的权益保障方案,让外卖小哥能慢下来,从容一点。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外卖小哥的权益谁来保护

2021-01-13 07:12 来源:南方日报 王庆峰

  43岁饿了么兼职骑手在送餐路上猝死,将骑手群体安全保障问题再次推到聚光灯下。近日,南方都市报实测多个外卖平台发现,几乎所有平台都在协议中强调,骑手与平台间不存在劳动、雇佣关系;除蜂鸟外,其他平台为骑手投保金额均为3元。

  外卖员自行注册成骑手,无需受雇于固定用人单位,上班时间自由,薪资随时提现,这是一种典型的“灵活用工”模式。并不如一众网友所痛斥那般,“灵活用工”实际为政策所支持,具有相当多优点:一方面,社会上闲散的劳动力资源得以跨界整合,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得以补缺,有利于缓解“用工荒”。可以预见,随着各种新业态不断涌现,“灵活用工”模式将越来越流行。

  新事物的成长必然伴随着磕磕绊绊。外卖员猝死事件,显然让人们意识到了“灵活用工”的缺陷,即缺乏有针对性的保护。在一些行业,风险和收益可能成正比。但在外卖行业,风险被放大到了极致,在精致算法的逼迫下,外卖员在车流中逆行成为常态,横穿马路亦是屡见不鲜。相对的是,外卖员权益却被压缩到了最小,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五险一金”,也不太可能主动寻求社保等保障方式,只有一笔意外险作“救命钱”。

  在这起猝死事件中,最令人痛心的,恰恰是作为基本保障的3元意外险,竟也被一些平台以服务费之名克扣。有网友曾去查看猝死外卖员的保单,结果发现只有1.06元用来投保,剩下的1.94元不明去向。个别企业茹毛饮血、敲骨吸髓的嘴脸可见一斑。当前,我国餐饮外卖交易规模正不断增长,外卖平台作为行业发展受益者,理当对骑手多一些关爱。一些企业不但不履行社会责任,反而用尽手段行克扣之实,岂不让人寒心?

  根本解决之道,是既要承认“灵活用工”,也要想办法减少“打零工”风险。3元保险费事件之后,饿了么宣布将类似情形下的专项抚恤金提至60万元,可以看作是对压力的反馈,是往前进了一步。有的地方则试图从机制保障上破局,如近日浙江强调“制定和完善数字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在工作时间、报酬支付、保险保障等方面规定”,就被解读为没有劳动关系的用工也可参加单独工伤保险,或更有助于解决权益保护问题。

  说到底,外卖员是一份工作,外卖小哥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一分子,他们用辛勤和汗水,为城市的正常运转作出贡献,他们也用自己的双手,践行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梦想。他们也应该和千千万万劳动者一样,得到合理合法合情的权益保护。健全政策、服务、保障体系,不妨进一步从实际情况出发,既审慎包容对待“灵活用工”,同时也要提供更加灵活合理的权益保障方案,让外卖小哥能慢下来,从容一点。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