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一方面要积极推动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保护居民消费权益和消费信心;另一方面要着力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通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新型消费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一时间,“需求侧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字面上不难理解,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分别对应着社会经济循环的起点和终点,二者发力点虽不相同,但也不是被完全割裂的两部分。现实中,它们往往相互交织又互为影响,继而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运行效能产生影响。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家耳熟能详。自2015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将其作为工作主线,在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持续发力,不仅促进了宏观经济在合理区间稳健运行,还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不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持续推进的同时,也让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的深层次问题得到充分暴露,特别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差距有所扩大的态势值得关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8%,如果按当前消费增速测算,全年消费增速转正的目标已很难实现。在出口规模与增速创新高、投资恢复正增长、工业利润持续向好的情况下,即便存在新冠肺炎疫情等一些客观原因,但消费表现不尽人意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推动需求侧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看,需求侧改革还是推动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格局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持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一目标,就要尽快建立起完备的内需体系,进一步发挥好消费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作用。
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通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不同,需求侧改革主要通过扩大内需来实现。传统的扩大内需主要依赖于基建、房地产等投资,需求侧改革意味着扩大内需的重心将从依靠传统投资转向更具潜力的消费驱动,从而推动国内需求结构均衡优化。
需求侧改革要着力提振消费信心和意愿。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消费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不过,在消费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消费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近年来新型消费发展态势良好,但在扩大新型消费过程中仍存有不少堵点痛点难点,亟需通过需求侧改革来加以解决。
需求侧改革要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高消费能力,要从扩大就业、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入手,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规模,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同时,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进一步激发起农村消费这一极具潜力的增长极。
需求侧改革还要在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上下功夫。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一方面要积极推动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保护居民消费权益和消费信心;另一方面要着力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通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新型消费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当然,需求侧改革不仅仅是需求侧的问题,也要在供给侧一端持续发力。目前,在我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既有优质供给、有效供给不足的短板,也有供需之间结构性错配的矛盾,只有通过供需两端相互配合、协同发力,才能打通堵点、补齐短板,真正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作者:顾阳)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