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拒为连闯红灯司机作证:莫让一番好意被浇凉

2020年12月15日 08:57   来源:红网   龙宣羽

  广东东莞的网约车司机艾先生近日接到一张订单,乘客为一家三口带着一个婴儿,上车不久婴儿突发疾病失去知觉。艾先生连闯三个红灯将孩子送医,为此,他要被扣18分,并处以600元的罚款。交警表示需提供相关的医院证明,但婴儿家属却拒绝作证,称闯红灯跟他没关系。艾先生说,虽然他无法理解患者家属的态度,但是并不后悔这么做。(12月13日 红星新闻)

  大多数人看到这则新闻的第一反应都是气愤,很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这也太心寒了”“只是作证都不愿意吗”……大家对此事件都持以质疑、不认同的观点。为何?因为普通公众都知道要留住善意,不让好意被冷却。

  从以往的“扶不扶”到如今“家属拒绝为司机作证”,人们绕不过的便是好意该如何被对待。“扶不扶”事件里,扶起老人反被敲诈,让热心的人停住了向前帮助的步伐;如今的“家属拒绝为司机作证”事件里,司机为救婴儿而闯了红灯,家属拒绝作证总会让人觉得寒心。尽管司机说不后悔这么做,但无疑也被家属的做法伤到了心。

  古往今来,与人为善、知恩图报的故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是幸运,因为没有法律规定每个人必须无条件地去帮助他人,这是道德教给我们的知识。但并非每个人都能遵守道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不计回报帮助他人。当得到他人的帮助时,应该学会感恩,应该对他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表达感激一句“谢谢”的话,一个“鞠躬”的行为,都能让别人感到暖心。在家属和司机的事件中,司机闯红灯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快地得到治疗,在危急时刻是可以被体谅。而家属不应该说出“闯红灯跟他无关”这样的话语。别人的动机是你,最后受益的还是你,司机最后收到的是一张张罚单和一句“与他无关”。这样的回报会让多少人打颤。

  善良和真心是我们不可磨灭的品质。这是人立于天地间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人性骨子里的良知和善意不可泯灭,因为一旦消失,人会变得面目可憎甚至极其危险。人性本善应该是我们愿意相信并为之努力的方向。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维护每一份善意,让每一份善意都能得到延续和传承。

  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和善恶感,大家会指责家属的做法也正是出于自身的道德观。古人云“受民恩不报者,民唾之”,老祖宗已经教导我们要成为一个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人。我们应该懂得一片善心值千金,也不要让每一番好意被辜负。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拒为连闯红灯司机作证:莫让一番好意被浇凉

2020-12-15 08:57 来源:红网 龙宣羽

  广东东莞的网约车司机艾先生近日接到一张订单,乘客为一家三口带着一个婴儿,上车不久婴儿突发疾病失去知觉。艾先生连闯三个红灯将孩子送医,为此,他要被扣18分,并处以600元的罚款。交警表示需提供相关的医院证明,但婴儿家属却拒绝作证,称闯红灯跟他没关系。艾先生说,虽然他无法理解患者家属的态度,但是并不后悔这么做。(12月13日 红星新闻)

  大多数人看到这则新闻的第一反应都是气愤,很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这也太心寒了”“只是作证都不愿意吗”……大家对此事件都持以质疑、不认同的观点。为何?因为普通公众都知道要留住善意,不让好意被冷却。

  从以往的“扶不扶”到如今“家属拒绝为司机作证”,人们绕不过的便是好意该如何被对待。“扶不扶”事件里,扶起老人反被敲诈,让热心的人停住了向前帮助的步伐;如今的“家属拒绝为司机作证”事件里,司机为救婴儿而闯了红灯,家属拒绝作证总会让人觉得寒心。尽管司机说不后悔这么做,但无疑也被家属的做法伤到了心。

  古往今来,与人为善、知恩图报的故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是幸运,因为没有法律规定每个人必须无条件地去帮助他人,这是道德教给我们的知识。但并非每个人都能遵守道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不计回报帮助他人。当得到他人的帮助时,应该学会感恩,应该对他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表达感激一句“谢谢”的话,一个“鞠躬”的行为,都能让别人感到暖心。在家属和司机的事件中,司机闯红灯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快地得到治疗,在危急时刻是可以被体谅。而家属不应该说出“闯红灯跟他无关”这样的话语。别人的动机是你,最后受益的还是你,司机最后收到的是一张张罚单和一句“与他无关”。这样的回报会让多少人打颤。

  善良和真心是我们不可磨灭的品质。这是人立于天地间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人性骨子里的良知和善意不可泯灭,因为一旦消失,人会变得面目可憎甚至极其危险。人性本善应该是我们愿意相信并为之努力的方向。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维护每一份善意,让每一份善意都能得到延续和传承。

  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和善恶感,大家会指责家属的做法也正是出于自身的道德观。古人云“受民恩不报者,民唾之”,老祖宗已经教导我们要成为一个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人。我们应该懂得一片善心值千金,也不要让每一番好意被辜负。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