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勇:货币的价值尺度该如何表述

2020年12月08日 07:3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张德勇

  传统教科书关于价值尺度的准确表述其实应该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交易双方,用一个统一的货币单位来衡量双方所愿意为交易所支付的价格。

  翻开经济学教科书,我们很容易找到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被认为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货币首先作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少价值,然后作为流通手段实现商品的价值。

  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但是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因为货币的性质决定了它无法胜任价值尺度这一功能。

  作为一个尺度,最基本的要求是,它的基本单位必须是可以准确定义并且是稳定不变的。然后我们以这个基本单位为标准,在这个稳定不变的标准之上,建立我们的测量物和这个标准单位之间的比例关系,继而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合作生产。

  比如全球一致认可使用的国际单位制测量体系,包括7个基本单位,分别是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时间单位“秒”、电流强度单位“安培”、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物质的量单位“摩尔”和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

  我们最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它对1米的定义,是光在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作为分母的数字299792458,实际上是光速以m/s为单位时的数值,我们用不变的光速和时间单位“秒”来定义长度单位“米”。

  另外一个更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则在2019年5月20日的“世界计量日”重新进行了定义。它是以量子力学中的普朗克常数为基准,将移动质量1千克物体所需机械力换算成可用普朗克常数表达的电磁力,再通过质能转换公式算出质量。这样以基本物理常数定义计量单位,可大大提高稳定性和精确度。

  而在此前近130年,“1千克”这一质量单位由一个直径和高度同约为39毫米的铂铱合金圆柱体定义,也就是“国际千克原器”,外号“大K”。“大K”原器保存在巴黎西郊一间地下储藏室内,但其质量受空气污染和氧化等因素影响出现细微变化,已难以适应现代精密测量要求,所以科学界才采取了基于更加稳定的物理常数作为基准的定义方法来取代“大K”。

  我们看到,最常见的“米”、“秒”、“千克”,作为一种“尺度”的基本单位,它们最重要的特性要求就是稳定。这种稳定,既不能因为时间地点的改变而改变,也不能因为采纳使用它的人而改变,更不能因为不同的国家而改变。

  但是反观货币,我们完全看不到这样的稳定性。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人民币,但我们无法对“1元”做出一个准确清晰而且又稳定不变的定义。“1元”在不同的地方可以买到不同的东西,在同一个地方不同的时间购买力也不相同。

  不光是人民币做不到,美元、欧元也做不到准确定义自己的“1元钱”。一个国家做不到,在国际间就更无法做到了。即便是黄金,我们可以从质量的角度准确定义1盎司黄金,但我们依然无法从货币的角度来准确定义同样的“1盎司”黄金。作为货币,黄金自然属性的稳定性与其购买力的稳定性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

  货币不能成为价值尺度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价值的主观性。一个商品的价值,是人们基于自己的目的和主观偏好赋予给它的。也就是说,商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人对它的评价,而我们知道,这个评价只能通过重要性的排序和交易行动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对交易价格进行交易之后的统计,却无法在交易之前对它进行度量。

  我们看到,要想作为某一种“尺度”,基本单位的稳定性是一项基本要求,而货币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要求。另外,从主观价值论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并不是一个可以度量的量。所以,货币不可能成为商品的价值尺度。

  传统教科书关于价值尺度的准确表述其实应该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交易双方,用一个统一的货币单位来衡量双方所愿意为交易所支付的价格。而脱离开这个特定的时间、场合和交易双方,价格是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价格来衡量价值的问题。 (作者系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张德勇:货币的价值尺度该如何表述

2020-12-08 07:3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张德勇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