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即食燕窝有点甜,市场乱象谁来管?

2020年11月26日 07:32   来源:光明网   赵志疆

  “燕窝其实是一场骗局?”“即食燕窝就是糖水?”“燕窝到底有没有滋补美容功效?”近日,职业打假人王海称网红主播辛巴所售燕窝是糖水一事引发热议,相关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作为传统滋补品的燕窝一时间也成为众矢之的:消费者花高价买来的燕窝究竟是不是智商税?

  市场上,传统的燕窝销售大多以克论价,高高在上的价格往往令人望而生畏。为了塑造高端消费形象,传统的燕窝品牌在广告投入上毫不手软,养颜美容、滋阴润燥、增强免疫力等功效描述随之深入人心。这样的局面,在即食燕窝异军突起后大为改观——虽然即食燕窝依然价格不菲,但相比起传统燕窝已是天壤之别,更重要的是,随着电商平台以及直播带货的兴起,燕窝制品早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渐入寻常百姓家。

  《2019年中国燕窝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燕窝整体市场规模达到约300亿元,燕窝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在滋补养生类目中,燕窝独占鳌头,成交额占比近三成。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即食燕窝业务飞速增长,头部品牌更是引得众多顶流资本关注,一时风头无两。

  随着王海与辛巴缠斗的不断升级,即食燕窝已影响了整个社交圈——社交媒体上,质疑谴责声铺天盖地。实际上,王海此番炮轰辛巴绝非偶然,早在今年7月,王海就曾发布小仙炖燕窝骗局报告,据其送检结果显示,小仙炖鲜炖燕窝含量仅为0.6%,小仙炖宣称的“燕窝固形物含量大于等于90%”也是假的。此番缠斗虽然仍未分出胜负,但随着王海发布辛巴团队所售燕窝的检测报告,辛巴团队已一改之前“倾家荡产也要告对方诽谤”的强硬措辞,表示将把涉事燕窝产品送检,并将全力协助商家处理退货退款工作。

  风波过后,即食燕窝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这种危机并不只是出于对燕窝实际功效的质疑,更是出于对燕窝制品本身的拷问——那些燕窝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网红产品,是否能以燕窝的名义招摇过市?关于燕窝功效的质疑早已有之,此中争论大可以交给相关专业人士去论证。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那些吃起来有点甜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燕窝?

  2011年8月,浙江省工商局抽检发现,3万多盏血燕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最高超标350倍,血燕产品不合格率高达100%。此事过后,国家工商总局开始部署全国工商系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一时间,血燕产品遭全国“通缉”,国家还一度全面禁止进口燕窝,燕窝市场遭遇重创。时至今日,关于燕窝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仍未出台,染色、刷胶等黑幕更是早已成为业内的公开秘密。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重金消费的也许只剩下心理安慰和社交价值。

  无论王海与辛巴的缠斗如何告终,此次事件都不失为全面梳理反思燕窝商品的契机。由此,不仅需要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而且应当提高虚假广告的违规成本。比这更重要的是,有必要出台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我们在讨论燕窝的时候,首先应该确信我们讨论的到底是什么。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即食燕窝有点甜,市场乱象谁来管?

2020-11-26 07:32 来源:光明网 赵志疆

  “燕窝其实是一场骗局?”“即食燕窝就是糖水?”“燕窝到底有没有滋补美容功效?”近日,职业打假人王海称网红主播辛巴所售燕窝是糖水一事引发热议,相关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作为传统滋补品的燕窝一时间也成为众矢之的:消费者花高价买来的燕窝究竟是不是智商税?

  市场上,传统的燕窝销售大多以克论价,高高在上的价格往往令人望而生畏。为了塑造高端消费形象,传统的燕窝品牌在广告投入上毫不手软,养颜美容、滋阴润燥、增强免疫力等功效描述随之深入人心。这样的局面,在即食燕窝异军突起后大为改观——虽然即食燕窝依然价格不菲,但相比起传统燕窝已是天壤之别,更重要的是,随着电商平台以及直播带货的兴起,燕窝制品早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渐入寻常百姓家。

  《2019年中国燕窝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燕窝整体市场规模达到约300亿元,燕窝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在滋补养生类目中,燕窝独占鳌头,成交额占比近三成。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即食燕窝业务飞速增长,头部品牌更是引得众多顶流资本关注,一时风头无两。

  随着王海与辛巴缠斗的不断升级,即食燕窝已影响了整个社交圈——社交媒体上,质疑谴责声铺天盖地。实际上,王海此番炮轰辛巴绝非偶然,早在今年7月,王海就曾发布小仙炖燕窝骗局报告,据其送检结果显示,小仙炖鲜炖燕窝含量仅为0.6%,小仙炖宣称的“燕窝固形物含量大于等于90%”也是假的。此番缠斗虽然仍未分出胜负,但随着王海发布辛巴团队所售燕窝的检测报告,辛巴团队已一改之前“倾家荡产也要告对方诽谤”的强硬措辞,表示将把涉事燕窝产品送检,并将全力协助商家处理退货退款工作。

  风波过后,即食燕窝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这种危机并不只是出于对燕窝实际功效的质疑,更是出于对燕窝制品本身的拷问——那些燕窝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网红产品,是否能以燕窝的名义招摇过市?关于燕窝功效的质疑早已有之,此中争论大可以交给相关专业人士去论证。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那些吃起来有点甜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燕窝?

  2011年8月,浙江省工商局抽检发现,3万多盏血燕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最高超标350倍,血燕产品不合格率高达100%。此事过后,国家工商总局开始部署全国工商系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一时间,血燕产品遭全国“通缉”,国家还一度全面禁止进口燕窝,燕窝市场遭遇重创。时至今日,关于燕窝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仍未出台,染色、刷胶等黑幕更是早已成为业内的公开秘密。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重金消费的也许只剩下心理安慰和社交价值。

  无论王海与辛巴的缠斗如何告终,此次事件都不失为全面梳理反思燕窝商品的契机。由此,不仅需要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而且应当提高虚假广告的违规成本。比这更重要的是,有必要出台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我们在讨论燕窝的时候,首先应该确信我们讨论的到底是什么。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