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老人被抬刷脸 银行服务丢脸

2020年11月25日 07:26   来源:北京晚报   张丽

  近日,一段湖北广水94岁高龄老人在银行柜机前被抱着办理业务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老人被家人抱起后趴在柜机上,膝盖弯曲;随后双手撑在柜机上,勉强完成人脸识别。11月21日,农行湖北省广水市支行就此事道歉,称“此事暴露了我行服务宣传不到位、服务意识不浓的问题”。

  假如没有视频曝光,农行广水市支行会意识到自己的服务意识不浓吗?人心都是肉长的,看到94岁高龄的老奶奶以那种既难受又尴尬的姿势办业务,旁边的服务人员能够心安理得?农行官方客服曾表示,若户主本人年事已高、身患重病、行动不便、无自理能力,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农行营业网点可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进行实名验证等业务办理。户主也可委托配偶、父母或成年子女携带身份证、委托书等材料到营业网点办理相关业务。既有这样的人性化操作章程,基层怎么就当作了耳旁风?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关爱现在的老人,就是帮助未来的自己。现在银行刮起了追求“智慧银行、智能服务”的风潮,很多网点都已经撤掉了柜台,改成智能一体机。看上去节约了人力成本,但因为很多客户都不会使用,还是得有服务人员手把手教,实际上办业务时反而更麻烦。而且这种机制高度依赖网络和智能手机等渠道,强调“刷脸”认证,以技术壁垒天然地将一些特殊人群边缘化,这些人包括但不限于身体不便或者无法作出眨眼摇头动作的人、不会使用或没有智能手机的人……诚然这些人是少数,但银行作为一个提供公众服务的窗口单位,能傲慢地将他们拒之门外,能冷漠地要求把他们通通抬起来吗?

  银行应用高科技值得提倡,但应用到现实中,不能一刀切、全覆盖,而是要给一些跟不上的人、不方便的人留下以传统方式办事的渠道。诸如银行这样覆盖全社会的服务机构,在制定规则时,除了风控,也该考虑到人文关怀,而且必须督促基层单位执行到位,不能把特殊服务条款当摆设。明知94岁的老人不会操作,明知老人腿脚不利落,眼看着老人要被抱起来才能人脸识别,非要以这种方式完成“人机对话”?老奶奶人脸识别完成了,也识别出了银行淡薄冰冷的服务意识。

  没有人否定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好处。但为人服务的技术,为什么某种程度上反倒成了难为人的壁垒?这种不通人情的死板服务不仅出现在银行,从没有健康码就进不了医院,到花现金买不了东西,很多领域一边热忱地发展智能,一边又无情地让部分人“失能”。这不是技术的问题,因为所有先进机器的背后都是人;这是利用技术、制定规则的人出了问题。说到底,是服务诚心和社会良心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老人被抬刷脸 银行服务丢脸

2020-11-25 07:26 来源:北京晚报 张丽

  近日,一段湖北广水94岁高龄老人在银行柜机前被抱着办理业务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老人被家人抱起后趴在柜机上,膝盖弯曲;随后双手撑在柜机上,勉强完成人脸识别。11月21日,农行湖北省广水市支行就此事道歉,称“此事暴露了我行服务宣传不到位、服务意识不浓的问题”。

  假如没有视频曝光,农行广水市支行会意识到自己的服务意识不浓吗?人心都是肉长的,看到94岁高龄的老奶奶以那种既难受又尴尬的姿势办业务,旁边的服务人员能够心安理得?农行官方客服曾表示,若户主本人年事已高、身患重病、行动不便、无自理能力,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农行营业网点可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进行实名验证等业务办理。户主也可委托配偶、父母或成年子女携带身份证、委托书等材料到营业网点办理相关业务。既有这样的人性化操作章程,基层怎么就当作了耳旁风?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关爱现在的老人,就是帮助未来的自己。现在银行刮起了追求“智慧银行、智能服务”的风潮,很多网点都已经撤掉了柜台,改成智能一体机。看上去节约了人力成本,但因为很多客户都不会使用,还是得有服务人员手把手教,实际上办业务时反而更麻烦。而且这种机制高度依赖网络和智能手机等渠道,强调“刷脸”认证,以技术壁垒天然地将一些特殊人群边缘化,这些人包括但不限于身体不便或者无法作出眨眼摇头动作的人、不会使用或没有智能手机的人……诚然这些人是少数,但银行作为一个提供公众服务的窗口单位,能傲慢地将他们拒之门外,能冷漠地要求把他们通通抬起来吗?

  银行应用高科技值得提倡,但应用到现实中,不能一刀切、全覆盖,而是要给一些跟不上的人、不方便的人留下以传统方式办事的渠道。诸如银行这样覆盖全社会的服务机构,在制定规则时,除了风控,也该考虑到人文关怀,而且必须督促基层单位执行到位,不能把特殊服务条款当摆设。明知94岁的老人不会操作,明知老人腿脚不利落,眼看着老人要被抱起来才能人脸识别,非要以这种方式完成“人机对话”?老奶奶人脸识别完成了,也识别出了银行淡薄冰冷的服务意识。

  没有人否定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好处。但为人服务的技术,为什么某种程度上反倒成了难为人的壁垒?这种不通人情的死板服务不仅出现在银行,从没有健康码就进不了医院,到花现金买不了东西,很多领域一边热忱地发展智能,一边又无情地让部分人“失能”。这不是技术的问题,因为所有先进机器的背后都是人;这是利用技术、制定规则的人出了问题。说到底,是服务诚心和社会良心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