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给子孙后代留下美丽长江

2020年10月26日 08:5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长江浩荡东流,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内陆。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

  把握五个关系的核心要义是坚持走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之路,这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践路径。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理念贯彻落实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推进等方面,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这是一场攻坚战,要突破利益藩篱,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促进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要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分析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的发展基础、特点、痛点和难点,增强系统思维、加强制度建设,统筹谋划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以行政互通、产业互联、功能互补推动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

  这是一场创新战,要彻底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搞大开发”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长江经济带发展循环经济空间巨大,要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市场主体和全社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还要增强创新能力,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这是一场持久战,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一张蓝图干到底;又要坚守“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唯有共同努力,才能使长江经济带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作者:柳洁)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给子孙后代留下美丽长江

2020-10-26 08:5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长江浩荡东流,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内陆。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

  把握五个关系的核心要义是坚持走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之路,这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践路径。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理念贯彻落实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推进等方面,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这是一场攻坚战,要突破利益藩篱,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促进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要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分析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的发展基础、特点、痛点和难点,增强系统思维、加强制度建设,统筹谋划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以行政互通、产业互联、功能互补推动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

  这是一场创新战,要彻底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搞大开发”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长江经济带发展循环经济空间巨大,要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市场主体和全社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还要增强创新能力,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这是一场持久战,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一张蓝图干到底;又要坚守“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唯有共同努力,才能使长江经济带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作者:柳洁)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