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睡眠消费潜力无限

2020年10月19日 07:11   来源:人民日报   肖雪

  【现象】睡眠监测手环热销、智能睡眠眼镜受追捧、睡眠沙龙课程预订火爆……近来,跟睡眠有关的产品和服务销售快速增长,睡眠消费成为一种健康消费新业态,走进越来越多产业界和消费者的视野。人们对睡眠质量的关注,正在助推睡眠市场规模急剧扩张,预计到2020年,我国睡眠市场的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多亿元。

  【点评】

  顾名思义,睡眠消费是人们为了追求睡眠质量而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现象。尽管是一种新业态,但迸发出的潜力有目共睹。一份线上睡眠消费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睡眠消费市场容量已超过1万亿元。很多和睡眠相关的产品销售,更是呈现快速增长。比如,在某电商平台,使用便捷的助眠喷雾去年成交额同比增长33倍,香薰类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50%,传统眼罩类商品的成交额增速也在33%以上。

  从“吃好了吗”“穿好了吗”再到“睡好了吗”,中国消费者的这一需求演变曲线,不仅勾勒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方向,也生动反映了健康消费越来越受关注的趋势。在解决“如何睡个好觉”这一问题上,有相当比例的消费者希望借助更为有效的方式来改善睡眠质量。如此巨量的潜在需求,让睡眠消费成为健康消费的一片新蓝海。

  在睡眠产品的选择上,人们也更加理性。品质化、品牌化的创新产品,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比如,智能控温纤维被、蓝牙眼罩、深睡枕等各类助眠产品,进入人们的购物车;一些“小而美”的助眠商品,比如一瓶有设计感的香薰,因为新意十足,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关注;而抑菌床垫、抑菌被子、乳胶枕等传统助眠产品,也在更多地依靠品牌和品质赢得订单。消费者的理性,是助推睡眠消费市场加速走向成熟、产品更新迭代的重要动因,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加大投入。

  和所有新业态一样,睡眠消费市场也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有商家打着“睡眠”的概念浑水摸鱼,让消费者真假难辨。不少消费者发现,一些所谓的“网红”助眠产品价格不菲,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少数消费者在网购睡眠相关产品时,也碰到过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睡眠消费潜力的释放,也给人们的消费安全带来隐患。

  未来,随着人们对改善睡眠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和升级,睡眠消费仍有充分发展空间。及时解决睡眠市场中出现的问题,让相关企业在一个更优的发展环境下拥抱新机遇、安心搞创新,如此,才能在更好地满足人们睡眠需求的同时,带动睡眠产业成为健康消费领域一个更具活力的新增长点。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睡眠消费潜力无限

2020-10-19 07:11 来源:人民日报 肖雪

  【现象】睡眠监测手环热销、智能睡眠眼镜受追捧、睡眠沙龙课程预订火爆……近来,跟睡眠有关的产品和服务销售快速增长,睡眠消费成为一种健康消费新业态,走进越来越多产业界和消费者的视野。人们对睡眠质量的关注,正在助推睡眠市场规模急剧扩张,预计到2020年,我国睡眠市场的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多亿元。

  【点评】

  顾名思义,睡眠消费是人们为了追求睡眠质量而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现象。尽管是一种新业态,但迸发出的潜力有目共睹。一份线上睡眠消费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睡眠消费市场容量已超过1万亿元。很多和睡眠相关的产品销售,更是呈现快速增长。比如,在某电商平台,使用便捷的助眠喷雾去年成交额同比增长33倍,香薰类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50%,传统眼罩类商品的成交额增速也在33%以上。

  从“吃好了吗”“穿好了吗”再到“睡好了吗”,中国消费者的这一需求演变曲线,不仅勾勒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方向,也生动反映了健康消费越来越受关注的趋势。在解决“如何睡个好觉”这一问题上,有相当比例的消费者希望借助更为有效的方式来改善睡眠质量。如此巨量的潜在需求,让睡眠消费成为健康消费的一片新蓝海。

  在睡眠产品的选择上,人们也更加理性。品质化、品牌化的创新产品,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比如,智能控温纤维被、蓝牙眼罩、深睡枕等各类助眠产品,进入人们的购物车;一些“小而美”的助眠商品,比如一瓶有设计感的香薰,因为新意十足,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关注;而抑菌床垫、抑菌被子、乳胶枕等传统助眠产品,也在更多地依靠品牌和品质赢得订单。消费者的理性,是助推睡眠消费市场加速走向成熟、产品更新迭代的重要动因,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加大投入。

  和所有新业态一样,睡眠消费市场也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有商家打着“睡眠”的概念浑水摸鱼,让消费者真假难辨。不少消费者发现,一些所谓的“网红”助眠产品价格不菲,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少数消费者在网购睡眠相关产品时,也碰到过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睡眠消费潜力的释放,也给人们的消费安全带来隐患。

  未来,随着人们对改善睡眠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和升级,睡眠消费仍有充分发展空间。及时解决睡眠市场中出现的问题,让相关企业在一个更优的发展环境下拥抱新机遇、安心搞创新,如此,才能在更好地满足人们睡眠需求的同时,带动睡眠产业成为健康消费领域一个更具活力的新增长点。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