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2020年10月15日 07:46   来源:南方日报   

  这是一个载入历史的重要时刻,更是一个开启历史的重要节点。

  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经济特区4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提出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的目标要求。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经济特区再出发的宣言书、动员令,对于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全社会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团结奋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如果说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壮美的史诗,那么经济特区建设就是其中最动人的篇章。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建立经济特区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4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深圳等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经济特区建设,多次亲临经济特区视察指导工作,多次对经济特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崇高使命,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推动经济特区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了新的历史飞跃。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全世界现有大约4300个经济特区……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香港附近的那一个,它建立于1980年,后来被称为‘深圳奇迹’。”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对深圳的评价,可谓实至名归。40年来,深圳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40年披荆斩棘,40年勇往直前。广东、深圳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40年春风化雨,40年春华秋实。深圳用40年时间就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时间是最伟大的作者,实践是最有力的答案。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不仅创造了伟大奇迹,更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的认识。“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必须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十个必须”,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起点上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提供了系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40年前大潮激荡,40年后重新出发,时和势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新时代经济特区要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时代回荡着历史足音,时代昭示着前进方向。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经济特区再出发和广东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崭新航程中,深圳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当好尖兵、作好示范,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勇当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新担当新作为再创经济特区新辉煌,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2020年10月15日
  • ·树立新时代改革开放新标杆    2020年10月1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2020-10-15 07:46 来源:南方日报

      这是一个载入历史的重要时刻,更是一个开启历史的重要节点。

      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经济特区4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提出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的目标要求。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经济特区再出发的宣言书、动员令,对于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全社会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团结奋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如果说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壮美的史诗,那么经济特区建设就是其中最动人的篇章。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建立经济特区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4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深圳等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经济特区建设,多次亲临经济特区视察指导工作,多次对经济特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崇高使命,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推动经济特区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了新的历史飞跃。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全世界现有大约4300个经济特区……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香港附近的那一个,它建立于1980年,后来被称为‘深圳奇迹’。”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对深圳的评价,可谓实至名归。40年来,深圳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40年披荆斩棘,40年勇往直前。广东、深圳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40年春风化雨,40年春华秋实。深圳用40年时间就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时间是最伟大的作者,实践是最有力的答案。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不仅创造了伟大奇迹,更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的认识。“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必须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十个必须”,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起点上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提供了系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40年前大潮激荡,40年后重新出发,时和势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新时代经济特区要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时代回荡着历史足音,时代昭示着前进方向。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经济特区再出发和广东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崭新航程中,深圳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当好尖兵、作好示范,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勇当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新担当新作为再创经济特区新辉煌,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