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刚:广东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哲学意蕴

2020年09月29日 07:08   来源:深圳特区报   陈雷刚

  提要

  广东围绕融入新发展格局部署提出的具体举措,抓住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根本问题,深刻地诠释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出我们党增进人民福祉的使命担当。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科学研判当前国内外大势、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战略之举。广东是全国经济大省,“双区建设”贯通国内国际,完全有条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积极作用。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作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不断提升执政本领的又一案例。广东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和实践举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的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改革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1

  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并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从客观世界的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情和广东省情的内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当前国内、国际环境也正在深刻变化,要使主观世界更好地与客观世界相符合,就必须准确把握现阶段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基于对国内国际环境的研判,党中央作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首先,这一战略部署是应对逆全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2020年美日德等国明确出台相关政策,纷纷支持产业回流本国。面对这一趋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成为我国经济突围的必然选择。其次,这一战略部署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冲击的应然之策。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世界经济明显放缓、全球贸易投资急剧萎缩,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32%。面对国内消费不足和出口受阻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扩大国内需求和畅通国内循环,确保企业复工复产后产品销得出、销得多。第三,这一战略部署是应对出口导向战略转型的实然之举。“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出口导向型战略虽然能够促进一个国家快速实现经济赶超,但容易造成过度依赖国际环境,抗风险能力削弱,影响国内市场需求、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的培育,从而使大国经济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在战略上须由出口导向朝着内需转向,在要素禀赋上须强调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在增长动力上须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根据中央的部署,广东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对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隐瞒,不讳言,不回避,不掩饰,实实在在地进行了客观分析和研判,并根据广东是经济大省、消费大省、开放大省、科技大省这一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全会提出必须加大“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力度,激活省内循环的巨大空间,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对接能力,提升国际循环的配置效率;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升级、推进“广东强芯”行动;要求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框架下,根据一核、一带、一区各自功能定位,优化交通、产业、城市布局等。这充分反映了省委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不回避矛盾、敢于担当的精神;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认识和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贯穿了辩证思维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辩证思维注重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注重“两面性”看问题以及矛盾双方的协调式发展,它要求正确把握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实践了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指导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一是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广东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既要求深刻理解“国内大循环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点所在”,又要求把握“开放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既要求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广东衔接两个市场、聚合两种资源的优势,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内需和外需更均衡、经济社会发展更协调,不断提升广东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遵循了对立统一的规律。新发展格局正确认识和把握了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要求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看待发展形势,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努力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新发展格局中的“内循环”和“外循环”不是相互隔离、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所谓的“双循环”既要使国内循环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求链的国际循环当中,又要使国际循环为国内循环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从而使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在良性互动和辩证统一中实现互促共融。

  三是阐明了发展曲折性和前进性的辩证统一。在实践新发展格局中,我们要坚持用辩证的思维分析当前遇到的挫折与考验,既要看到面临的困难、风险、挑战,更要看到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2亿市场主体、1.7亿多各类专业人才的强大优势,因此要在乱云飞渡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全会特别指出,要从政治制度优势、重大历史机遇、疫情防控成效、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斗争实践中坚定信心,做好广东自己的事。

  四是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的外部环境下,着眼畅通广东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才是广东经济发展的“内因”,我们要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深挖广东市场潜力,推动“广东制造”深耕国内市场;进一步发展城镇化,以珠三角城市群为引领,带动广东省形成城乡互补、深度融合的空间格局,畅通省内大循环,融入国内大循环,为广东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但也绝不能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要为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扩大开放,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全力打响“粤贸全球”品牌,发挥好广东自贸试验区重大合作平台作用,打造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3

  坚持了整体联动的马克思主义系统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与周围事物存在普遍联系,而且每一事物或现象也是由各个部分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系统或整体。它要求我们着眼于整体,通过正确认识和处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的优化。

  新发展格局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把握问题的关联性,体现了我们党在当前发展问题上的整体性系统性思维。

  一是要“统筹”。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统筹“内循环”和“外循环”,又要统筹供给侧和需求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需求;既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四链耦合,提高循环效率,又要积极推动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四大要素健康有序循环,还必须围绕新理念、新科技、新经济、新基建、新机制统筹增进经济循环内力。具体到广东,既要统筹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协调发展,又要统筹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循环;既要统筹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又要统筹推进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优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等。

  二是要“系统”。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单个领域的单向推进,而是多领域、多层次和多环节的系统推进,涉及众多体系的构建。比如,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就必须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和有效投资体系;加快完善产业安全发展体制机制,实现四链耦合,就必须加快建设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多层次、立体化的产业链体系,从而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广东以新科技驱动产业循环,就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抓住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广东推进国家实验室组建契机,推动创建鹏城国家实验室,支持申报呼吸健康与生物安全国家实验室、广州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等,完善广东省实验室体系。

  三是要“协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更加注重良性互动、协调推进,各项措施要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必须注重协调发展,推进“双区”建设必须注重协同作战。在建设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中,要注重推动港产城有效衔接、联动协同,按照“一盘棋”思想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强化整体效应,避免碎片化和低效率;推动广州与湛江、深圳与汕头深度协作,形成“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中,须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区、市)产业合作,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等重要机制,推动“双区”建设与其他重大国家战略之间对接互动。

  4

  彰显了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将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作为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和执着追求。

  广东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遵循了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体现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马克思人民历史主体理论。

  一是稳步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广东要融入国内大循环必须着力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和城乡二元结构,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公平公正。“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就是推进这两大战略的具体抓手。

  二是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要实现国内大循环,关键是要促进消费,统筹供给和需求,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行供给。具体来说,就是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大就业支持和收入补贴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打通制约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痛点堵点;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满足老百姓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持续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要实现国内大循环,必须围绕民生保障领域扩大有效投资。高质量规划万里碧道,将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河流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打造成为广东靓丽的水生态名片。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布局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和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幸福和安全。形成新发展格局、实现国内大循环还必须与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全会指出,我们要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作为“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广东全省相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标准。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企业家的主体地位和获得感。落实好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充分激发“一核一带一区”投资活力。切实打好政策“组合拳”,深入落实“实体经济新10条”“民营经济10条”,让财政、金融、社保、税费、就业等纾困惠企政策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总之,广东围绕融入新发展格局部署提出的具体举措抓住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根本问题,深刻地诠释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出我们党增进人民福祉的使命担当。

  (作者单位: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陈雷刚:广东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哲学意蕴

2020-09-29 07:08 来源:深圳特区报 陈雷刚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