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泼咖啡“路怒症”,得严肃治!

2020年09月24日 07:56   来源:广州日报   许晓芳

  据@平安北京消息,9月21日下午,有网民发布视频,反映在朝阳区安定路一辆黑色小客车多次别停后车,并在后车从右侧车道超车时,向后车前挡风玻璃泼洒咖啡。经查,涉事车主因变更车道产生纠纷,双方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均存在多项交通违法行为,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目前,泼咖啡者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恶意别车,相信不少人遇到过,但如此嚣张地三番五次别车甚至泼咖啡的“路怒族”,光看视频都叫人心惊胆战。很多网友表示,如果是自己遇上这样的事,或许未必能及时反应避开危险。

  所幸这次冲突没有酿成大祸,但不可否认,如此行为在影响对方车主安全的同时,还危害到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前就有2名驾驶人开车斗气,互相追逐,结果两车失控撞向路边公交站台,造成5人死亡;日前,某地一辆绿色轿车被超车后,驾驶人愤怒情绪爆发,不停加速追逐,最终自己避让不及,一头撞上了前方的货车……种种血淋淋的例子,都在警示我们:路怒有风险,害人又害己。

  这般“路怒”,已不仅仅关乎道德问题,而且构成违法。只有严肃处理,才能让当事人真正意识到“路怒”已非个人情绪自由。冲冠一怒下的一泼,不仅泼出了自己的道德素质,还泼出了对别人的危险伤害,溅湿了法律法规。同时,严肃处理也能让更多人清楚“路怒”的代价,震慑其他“路怒族”学会管理和控制情绪,谨慎行车。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驾驶,绝非儿戏。要让“路怒症”得到缓解,还需疏堵结合。一方面,要从提高驾驶者的行车素质入手,疏通病灶。目前,一些国家每年都会对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评,合格者方准上路,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交通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宣传,教育司机提升行车素质,养成“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文明行车习惯,树立正确的“驾驶观”。另一方面,交通管理者也应通过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如此防治兼顾,才能够真正筑牢出行领域的交通安全线。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泼咖啡“路怒症”,得严肃治!

2020-09-24 07:56 来源:广州日报 许晓芳

  据@平安北京消息,9月21日下午,有网民发布视频,反映在朝阳区安定路一辆黑色小客车多次别停后车,并在后车从右侧车道超车时,向后车前挡风玻璃泼洒咖啡。经查,涉事车主因变更车道产生纠纷,双方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均存在多项交通违法行为,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目前,泼咖啡者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恶意别车,相信不少人遇到过,但如此嚣张地三番五次别车甚至泼咖啡的“路怒族”,光看视频都叫人心惊胆战。很多网友表示,如果是自己遇上这样的事,或许未必能及时反应避开危险。

  所幸这次冲突没有酿成大祸,但不可否认,如此行为在影响对方车主安全的同时,还危害到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前就有2名驾驶人开车斗气,互相追逐,结果两车失控撞向路边公交站台,造成5人死亡;日前,某地一辆绿色轿车被超车后,驾驶人愤怒情绪爆发,不停加速追逐,最终自己避让不及,一头撞上了前方的货车……种种血淋淋的例子,都在警示我们:路怒有风险,害人又害己。

  这般“路怒”,已不仅仅关乎道德问题,而且构成违法。只有严肃处理,才能让当事人真正意识到“路怒”已非个人情绪自由。冲冠一怒下的一泼,不仅泼出了自己的道德素质,还泼出了对别人的危险伤害,溅湿了法律法规。同时,严肃处理也能让更多人清楚“路怒”的代价,震慑其他“路怒族”学会管理和控制情绪,谨慎行车。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驾驶,绝非儿戏。要让“路怒症”得到缓解,还需疏堵结合。一方面,要从提高驾驶者的行车素质入手,疏通病灶。目前,一些国家每年都会对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评,合格者方准上路,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交通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宣传,教育司机提升行车素质,养成“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文明行车习惯,树立正确的“驾驶观”。另一方面,交通管理者也应通过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如此防治兼顾,才能够真正筑牢出行领域的交通安全线。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