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禁止农民工进书店,可别当笑话看

2020年09月09日 10:04   来源:红网   维扬书生

  9月7日,陕西西安一男子在微博发文称,自己穿迷彩裤进入一家书店时,被当作工地民工拦下,沟通半天才准许进入。(9月8日 澎湃新闻)

  一名摄影爱好者因为穿迷彩裤而被禁入书店,看似笑话,其实一点也不好笑。

  禁止农民工进书店,其背后是可怕的鄙视链。

  在西安那家书店的保安眼里,农民工总是跟满面尘土、衣衫不整、素质低下等联系在一起,而书店是读书人出入的高雅场所,天生与形象邋遢的农民工无缘。而迷彩裤因其宽松结实、耐脏耐洗而深受农民工的喜欢,以至于迷彩裤几乎成了当下农民工的“标配”,所以当这名摄影爱好者身着迷彩裤出现在书店门口时,保安“以貌取人”当即判断他是农民工而将其拦下,询问他是否是隔壁工地上的农民工。“沟通半天才准许进入”,说明保安在确定这名摄影爱好者的身份不是农民工才放行。这也就是说,如果他真是隔壁工地上的农民工,即便磨破嘴皮也不会被允许进入书店的。不难看出,这家网红书店保安不许农民工进入,是在执行店规,不是保安的“自选动作”,而是书店经营者的“规定动作”。

  禁止农民工进书店,也是一种底层互害。

  该网红书店的保安是书店招聘的临时人员,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其实并不比隔壁工地上的农民工好到哪里去,在穿上这身保安行头之前,他可能就是附近农村的无业农民,或者是城市的下岗工人,书店保安和隔壁工地农民工,都处在社会底层,本不应该互相鄙视,保安拒绝农民工进入书店,就是人们常说的底层互害,在底层互害的世界里,哪怕自己只比对方处境好一点点,也会欺负同一阶层中比自己弱小的一方。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那位来自湖北孝感的农民工吴桂春,他在东莞打工17年,坚持连续12年去东莞图书馆读书。东莞图书馆的保安和馆员,没有因为他是外来农民工就嫌弃他,因为疫情原因吴桂春不得不离开东莞时,他在图书馆的深情留言感动了无数网友。东莞当地专门为吴桂春安排了工作,让他好继续去图书馆读书,东莞图书馆因为善待农民工而让这座城市赢得“有温度的东莞”的美名。都是文化部门,一个把农民工视为家人,一个将农民工拒之门外,品位格局高下立见。说实话,禁止农民工进书店,给西安这座文明古城脸上抹了黑。

  令人欣慰的是,涉事书店在前述网友微博下留言致歉称,“我们会正视这一问题,在后续员工培训中强调,避免类似事情再度发生”。但是允许农民工进书店容易,消除内心对农民工的鄙视链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禁止农民工进书店,可别当笑话看

2020-09-09 10:04 来源:红网 维扬书生

  9月7日,陕西西安一男子在微博发文称,自己穿迷彩裤进入一家书店时,被当作工地民工拦下,沟通半天才准许进入。(9月8日 澎湃新闻)

  一名摄影爱好者因为穿迷彩裤而被禁入书店,看似笑话,其实一点也不好笑。

  禁止农民工进书店,其背后是可怕的鄙视链。

  在西安那家书店的保安眼里,农民工总是跟满面尘土、衣衫不整、素质低下等联系在一起,而书店是读书人出入的高雅场所,天生与形象邋遢的农民工无缘。而迷彩裤因其宽松结实、耐脏耐洗而深受农民工的喜欢,以至于迷彩裤几乎成了当下农民工的“标配”,所以当这名摄影爱好者身着迷彩裤出现在书店门口时,保安“以貌取人”当即判断他是农民工而将其拦下,询问他是否是隔壁工地上的农民工。“沟通半天才准许进入”,说明保安在确定这名摄影爱好者的身份不是农民工才放行。这也就是说,如果他真是隔壁工地上的农民工,即便磨破嘴皮也不会被允许进入书店的。不难看出,这家网红书店保安不许农民工进入,是在执行店规,不是保安的“自选动作”,而是书店经营者的“规定动作”。

  禁止农民工进书店,也是一种底层互害。

  该网红书店的保安是书店招聘的临时人员,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其实并不比隔壁工地上的农民工好到哪里去,在穿上这身保安行头之前,他可能就是附近农村的无业农民,或者是城市的下岗工人,书店保安和隔壁工地农民工,都处在社会底层,本不应该互相鄙视,保安拒绝农民工进入书店,就是人们常说的底层互害,在底层互害的世界里,哪怕自己只比对方处境好一点点,也会欺负同一阶层中比自己弱小的一方。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那位来自湖北孝感的农民工吴桂春,他在东莞打工17年,坚持连续12年去东莞图书馆读书。东莞图书馆的保安和馆员,没有因为他是外来农民工就嫌弃他,因为疫情原因吴桂春不得不离开东莞时,他在图书馆的深情留言感动了无数网友。东莞当地专门为吴桂春安排了工作,让他好继续去图书馆读书,东莞图书馆因为善待农民工而让这座城市赢得“有温度的东莞”的美名。都是文化部门,一个把农民工视为家人,一个将农民工拒之门外,品位格局高下立见。说实话,禁止农民工进书店,给西安这座文明古城脸上抹了黑。

  令人欣慰的是,涉事书店在前述网友微博下留言致歉称,“我们会正视这一问题,在后续员工培训中强调,避免类似事情再度发生”。但是允许农民工进书店容易,消除内心对农民工的鄙视链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