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幼儿园不得超前教育 小学也应衔接上

2020年09月08日 10:46   来源:东方网   江德斌

  教育部7日起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得开展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9月7日央广网)

  孩子成长有规律可循,在幼儿园阶段开展学前教育时,应遵循幼儿阶段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幼教,不应搞超前教育,提前教授小学阶段内容,令其承受超龄负担,以避免拔苗助长。此前,教育部门已经多次发文和整顿,禁止幼儿园搞超前教育,但是收效不大,往往是收敛一段时间,过阵子就死灰复燃了。如今,教育部以立法的方式,明确禁止超前教育,乃是给幼儿园划上法律红线,从而实现依法约束,有章可循。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热衷超前教育,把孩子推向了五花八门的早教班、亲子班和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阶段内容。而且,部分幼儿园和教育机构、专家,出于赚钱的目的,开办超前教育业务,并以各种方式传播、贩卖教育焦虑,怂恿家长参加超前教育。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家长被裹挟进来,给孩子在幼儿园、早教班等报名,提前学习小学阶段内容。

  需知,幼儿教育是针对3-6岁孩子的教育,应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健全的人格和基础的生活能力为目标,在玩的过程中,锻炼基本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

  让幼儿读拼音、学写字、做数学题等,不仅违背了学前教育理念,更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在进入小学阶段后,面临重复教学,课堂上极易走神、不注意听讲,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国外教育专家的实验结果证明,孩子越早接触超前学习,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的磨损和消耗就越大,而且,孩子被过早灌输小学化知识,懂了更多的知识和规矩,却失去了未来的多种可能,反而限制了将来的成长,弊端太大了。

  禁止幼儿园搞超前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幼小衔接。目前,很多地方的小学在教学时,罔顾教学大纲规定,存在赶进度、拼速度的情况,没有给新生留下充足的过渡时间,导致很多未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小学教育模式,学习跟不上,造成心理受挫。因此,教育部应对小学衔接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严禁小学违反教学大纲赶进度,严格按照时间表教学,给新生充足的时间学习拼音、识字、识数等,以避免影响孩子的认知。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这才是当代少年应有的模样    2020年07月17日
  • ·深圳:幸福福田的“度”    2020年08月2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幼儿园不得超前教育 小学也应衔接上

    2020-09-08 10:46 来源:东方网 江德斌

      教育部7日起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得开展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9月7日央广网)

      孩子成长有规律可循,在幼儿园阶段开展学前教育时,应遵循幼儿阶段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幼教,不应搞超前教育,提前教授小学阶段内容,令其承受超龄负担,以避免拔苗助长。此前,教育部门已经多次发文和整顿,禁止幼儿园搞超前教育,但是收效不大,往往是收敛一段时间,过阵子就死灰复燃了。如今,教育部以立法的方式,明确禁止超前教育,乃是给幼儿园划上法律红线,从而实现依法约束,有章可循。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热衷超前教育,把孩子推向了五花八门的早教班、亲子班和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阶段内容。而且,部分幼儿园和教育机构、专家,出于赚钱的目的,开办超前教育业务,并以各种方式传播、贩卖教育焦虑,怂恿家长参加超前教育。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家长被裹挟进来,给孩子在幼儿园、早教班等报名,提前学习小学阶段内容。

      需知,幼儿教育是针对3-6岁孩子的教育,应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健全的人格和基础的生活能力为目标,在玩的过程中,锻炼基本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

      让幼儿读拼音、学写字、做数学题等,不仅违背了学前教育理念,更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在进入小学阶段后,面临重复教学,课堂上极易走神、不注意听讲,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国外教育专家的实验结果证明,孩子越早接触超前学习,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的磨损和消耗就越大,而且,孩子被过早灌输小学化知识,懂了更多的知识和规矩,却失去了未来的多种可能,反而限制了将来的成长,弊端太大了。

      禁止幼儿园搞超前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幼小衔接。目前,很多地方的小学在教学时,罔顾教学大纲规定,存在赶进度、拼速度的情况,没有给新生留下充足的过渡时间,导致很多未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小学教育模式,学习跟不上,造成心理受挫。因此,教育部应对小学衔接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严禁小学违反教学大纲赶进度,严格按照时间表教学,给新生充足的时间学习拼音、识字、识数等,以避免影响孩子的认知。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