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某网购平台销售的一款“医生防刺白大褂”引发网友关注。商品详情页显示,该产品声称具有“防刺防割、减少刀具伤害”功能,定价为1659-1839元。对此,涉事研发公司否认是炒作,称初衷是保护医护人员,避免其工作时受到伤害。
保护医生的下下策
■苑广阔
不管“防刺白大褂”是不是炒作行为,都让人不看好其前景。这不仅是因为一套防刺白大褂将近2000元的不菲价格,更在于其本身就有贩卖社会焦虑之嫌,刻意放大医患紧张关系。
此前,一些伤医杀医案件发生后,国内也有个别医院尝试为自己的医生配备了防刺背心、安全头盔等,但舆论争议下最后都不了了之。这已经说明,仅仅通过技术,尤其是防刺背心、安全头盔、防刺白大褂这样的装备来保护医生安全根本不现实。正如有网友半开玩笑半认真说的那样,即便防刺白大褂保护住了医生的身体主要部位,但是如果行凶者攻击头脸部位,难道还要给医生配备一个防暴头盔不成?
防刺白大褂是保护医生的下下策。良好的医患关系,才是对医护人员最好的保护,才是上策。一方面,基于现实需要,应从法律上加强对医闹、伤医行为的惩戒和打击力度,大大提高医闹、伤医等恶性事件的违法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包括患者对医疗常识、对当前医疗的局限性多些掌握和了解,也包括医护人员在具体的诊疗过程中对患者多些耐心,等等。
别急于泼冷水
■张海英
在保障医生人身安全方面,无论是在制度层面加码,还是在安保产品方面探索,其实都值得尝试。因为这都有助于提高医生的安全保障水平。相关企业之所以研发防刺白大褂,唯一原因是暴力伤医事件频发,医生人身安全需要保障,这让企业看到了“商机”。从这个角度来说,把研发、销售防刺白大褂说成是贩卖焦虑,未必恰当。因为大家对医患关系焦虑与否,不是取决于某一种产品,而是取决于暴力伤医事件。
如果暴力伤医事件减少或者消失,大家自然不会为此焦虑。假如暴力伤医事件继续增加,从医生到公众必然焦虑加剧。而要遏制这类恶性事件,既需要从深层次上解决医患矛盾,也要不断完善安保措施。虽然说防刺白大褂不可能成为主要的安全保障手段,但也不排除对医生安全保障能起到补充作用。
从内心来说,我们既不希望看到暴力伤医事件,也不愿看到防刺白大褂。但事实情况是,暴力伤医事件屡屡出现才催生出防刺白大褂。根本上说,只有采取更多有效措施预防、打击暴力伤医,让医生专注于救死扶伤,才能带来多赢格局。而在没有“消灭”暴力伤医之前,不妨对每一种安全保障措施持理性的态度。
不妨交由市场选择
■张立美
应该充分认识到,有效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既需要治本之策,也需要治标之策,既要靠法律和政策,也要靠技术手段,缺一不可。从治标之策和技术手段上说,防刺白大褂如果确实如宣传所言,显然不失为一种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措施。
“法无禁止即可为”,没有法律禁止研发和出售防刺白大褂,这意味着其生产销售本身是合法行为。只是防刺白大褂质量是否真如其宣传那样可以“防刺”,以及有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才是值得关注的。
防刺白大褂最终如何?市场会给出答案。如果广大医务人员觉得安全感不足,选择购买,那么意味着研发和出售防刺白大褂并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解决医务人员的实际困难,满足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反之,医务人员觉得很安全,根本不需要一件防刺白大褂保护自己,其下架就只是时间问题。
(主持人:丁建庭)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