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幸福花开新边疆】219国道旁的“脱贫事”

2020年09月07日 11: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19国道的标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219国道,也称为新藏公路,从新疆叶城到西藏拉孜,横穿举世闻名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全长2140公里。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金东乡秀村离219国道不远,这里的村主任其帕是一位能人。他开车搞过运输,做过木材和虫草生意,还创办过砂石厂。“我们村共有108户、306人。村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虫草采集和辣椒种植。”其帕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自己生活越来越好后,就想着带着大家一块儿致富,不能让大家害怕走出去。

朗县金东乡秀村村主任其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相成/摄

  为此,其帕带头成立了紫金朵农牧民施工队,解决了村里部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就业问题。同时,他还组织群众在全村大力开展辣椒种植。资料显示,2016年,秀村共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18人。经过大家共同努力,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脱贫之后,如何不返贫,继续增收致富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近些年来,其帕看到了219国道建设带来的有利契机——用工需求和用车需求,就主动组织村“两委”商量讨论发展集体经济的事情。“这个工程项目正好需要挖掘机,我就跟村主任各出资10万,其余通过贷款,买了一台价值90万元左右的挖掘机。通过出租给项目部赚取租金,这些钱将来都给村民来分红,贫困户将会多分2%。”其帕说道。

村民在采摘辣椒。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席田亮/摄

  另外,其帕还带领村“两委”筹集资金8.8万,以贫困户名义购买了一辆洒水车,同样是租给他人赚取佣金用于贫困户分红。“如今,本钱已经收回来了,每年村里的收入也能多一些了。”其帕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当然,跑运输的老本行也没有放弃。其帕个人出资2.5万元购买了一辆二手货运汽车,用于运输材料,两年下来也有不少收入用于村民分红。

  扶贫不仅要扶志,更重要的是扶起贫困户的“心”,把脱贫的志向和实干的决心融合在一起。改造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这就需要将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思想教育上。谈到这点,其帕感触颇多。“现在的政策这么好,我反复跟村民们讲解。国道建设需要人力和物力,大家要勇敢地走出去,把握好收入能够增加的机会。”如今,秀村的很多村民都已经“动起来”了,219国道也将见证更多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 席田亮 张相成)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幸福花开新边疆】219国道旁的“脱贫事”

2020-09-07 11: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19国道的标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219国道,也称为新藏公路,从新疆叶城到西藏拉孜,横穿举世闻名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全长2140公里。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金东乡秀村离219国道不远,这里的村主任其帕是一位能人。他开车搞过运输,做过木材和虫草生意,还创办过砂石厂。“我们村共有108户、306人。村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虫草采集和辣椒种植。”其帕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自己生活越来越好后,就想着带着大家一块儿致富,不能让大家害怕走出去。

朗县金东乡秀村村主任其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相成/摄

  为此,其帕带头成立了紫金朵农牧民施工队,解决了村里部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就业问题。同时,他还组织群众在全村大力开展辣椒种植。资料显示,2016年,秀村共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18人。经过大家共同努力,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脱贫之后,如何不返贫,继续增收致富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近些年来,其帕看到了219国道建设带来的有利契机——用工需求和用车需求,就主动组织村“两委”商量讨论发展集体经济的事情。“这个工程项目正好需要挖掘机,我就跟村主任各出资10万,其余通过贷款,买了一台价值90万元左右的挖掘机。通过出租给项目部赚取租金,这些钱将来都给村民来分红,贫困户将会多分2%。”其帕说道。

村民在采摘辣椒。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席田亮/摄

  另外,其帕还带领村“两委”筹集资金8.8万,以贫困户名义购买了一辆洒水车,同样是租给他人赚取佣金用于贫困户分红。“如今,本钱已经收回来了,每年村里的收入也能多一些了。”其帕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当然,跑运输的老本行也没有放弃。其帕个人出资2.5万元购买了一辆二手货运汽车,用于运输材料,两年下来也有不少收入用于村民分红。

  扶贫不仅要扶志,更重要的是扶起贫困户的“心”,把脱贫的志向和实干的决心融合在一起。改造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这就需要将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思想教育上。谈到这点,其帕感触颇多。“现在的政策这么好,我反复跟村民们讲解。国道建设需要人力和物力,大家要勇敢地走出去,把握好收入能够增加的机会。”如今,秀村的很多村民都已经“动起来”了,219国道也将见证更多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 席田亮 张相成)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