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山村变了样

2020年08月29日 08: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红色人文和绿色景观相呼应,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在深圳市龙岗区的对口帮扶下,广东汕尾市海丰县探索出了一条以红色旅游支撑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走进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马上就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感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平坦的油柏村道,路边水塘亭台十步一景,水清岸绿,鲜花争艳。远处的民房外立面统一刷新,错落有致。适逢雨天,村里小巷却干净整洁,没有淤泥污水,也不见垃圾,烟雨迷蒙间更显恬静之美。“这样的村子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美丽乡村。”一位游客一边拍照,一边发出感叹。

  往村中心走,一路可见革命历史展览馆、红色广场等革命遗址和红色项目。“2018年被广东省定为红色村之后,新山村整合红色、绿色、古色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红色记忆,推动红色村庄建设,挖掘红色故事。”龙岗区卫生健康局扶贫干部、驻新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缪国文说,龙岗区在对口帮扶过程中,依托乡村自身特点,前期先后投入400多万元财政资金,龙岗区卫生健康局、文化促进中心自筹260多万元,深圳市对口帮扶汕尾市指挥部、深圳龙岗对口帮扶汕尾海丰指挥部先后投入帮扶资金950万元,除重点规划和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文明实践中心、道路升级、雨污分流、建垃圾处理池、粉刷外墙立面外,积极协助和参与规划建设红色文化馆、红色广场、红色长街,收集展示相关革命文物等。如今,新山村成为革命史迹丰富、红色氛围浓厚的红色村庄,吸引党员干部及游客前来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红色旅游让新山村变成了网红村,也让村民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前新山村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收入来源单一,很多村民外出打工,是一个集体经济薄弱的落后村庄。”缪国文说,“如今红色旅游带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村民们纷纷做起小生意,村里的5家农家乐生意都不错。”

  目前,新山村年均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达79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3.6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0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6459元增加到2019年的1.86万元。新山村正努力打造集红色旅游、民俗文化、乡村度假、田园休闲、滨水活动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村。海丰县副县长庄政表示,海丰县有332处革命遗址,通过串珠成链、擦亮名片,海丰打造长23.3公里的全国重点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全省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精品线路标杆,覆盖8个行政村1个社区、46个自然村,受益人口4.5万人,全县实现有劳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17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小芳)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新山村变了样

2020-08-29 08: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红色人文和绿色景观相呼应,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在深圳市龙岗区的对口帮扶下,广东汕尾市海丰县探索出了一条以红色旅游支撑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走进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马上就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感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平坦的油柏村道,路边水塘亭台十步一景,水清岸绿,鲜花争艳。远处的民房外立面统一刷新,错落有致。适逢雨天,村里小巷却干净整洁,没有淤泥污水,也不见垃圾,烟雨迷蒙间更显恬静之美。“这样的村子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美丽乡村。”一位游客一边拍照,一边发出感叹。

  往村中心走,一路可见革命历史展览馆、红色广场等革命遗址和红色项目。“2018年被广东省定为红色村之后,新山村整合红色、绿色、古色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红色记忆,推动红色村庄建设,挖掘红色故事。”龙岗区卫生健康局扶贫干部、驻新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缪国文说,龙岗区在对口帮扶过程中,依托乡村自身特点,前期先后投入400多万元财政资金,龙岗区卫生健康局、文化促进中心自筹260多万元,深圳市对口帮扶汕尾市指挥部、深圳龙岗对口帮扶汕尾海丰指挥部先后投入帮扶资金950万元,除重点规划和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文明实践中心、道路升级、雨污分流、建垃圾处理池、粉刷外墙立面外,积极协助和参与规划建设红色文化馆、红色广场、红色长街,收集展示相关革命文物等。如今,新山村成为革命史迹丰富、红色氛围浓厚的红色村庄,吸引党员干部及游客前来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红色旅游让新山村变成了网红村,也让村民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前新山村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收入来源单一,很多村民外出打工,是一个集体经济薄弱的落后村庄。”缪国文说,“如今红色旅游带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村民们纷纷做起小生意,村里的5家农家乐生意都不错。”

  目前,新山村年均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达79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3.6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0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6459元增加到2019年的1.86万元。新山村正努力打造集红色旅游、民俗文化、乡村度假、田园休闲、滨水活动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村。海丰县副县长庄政表示,海丰县有332处革命遗址,通过串珠成链、擦亮名片,海丰打造长23.3公里的全国重点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全省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精品线路标杆,覆盖8个行政村1个社区、46个自然村,受益人口4.5万人,全县实现有劳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17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小芳)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