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保障防汛物资供应,吹响防汛救灾“集结号”

2020年07月14日 07:33   来源:工人日报   吴迪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集结一切能够集结的力量,更加精准高效地监测和预警灾害、调配物资、抢险救灾,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实的堡垒。

  据7月12日央视新闻报道,12日16时,鄱阳湖湖口站水位接近22.50米的保证水位,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经会商研判,国家防总决定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并向相关地区发出通知,要求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强化落实相应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进入主汛期以来,南方不少省份接连遭遇暴雨等极端天气,长江、淮河等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处于超警戒水位,重庆、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截至7月12日12时,今年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27省(区、市)3789万人次受灾,141人死亡失踪,224.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8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353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22.3亿元。

  “破历史极值”“水位还在上涨”……一组组数据、一声声告急,令人揪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曾经的万家灯火。这些数字更是防汛救灾的“发令枪”。

  从中央到各地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全力投入防汛救灾。7月9日,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对江西、重庆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3.09亿元救灾应急资金支持暴雨洪涝灾害地区抗灾救灾;12日,水利部将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响应提升至Ⅱ级;国家防总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江西省委表示“防汛工作已经进入战时状态、关键时候”……这些举措伴随洪水之上的一艘艘小艇、一支支专业救援队伍,抵达千家万户,让我们看到防汛救灾的力量和希望。

  防汛救灾,物资保障必不可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说防汛救灾就是一场战役,那么物资充足与否、到位与否,直接关乎战局状态。提升各地的物资生产、调配、运输和发放等环节的能力与效率,可谓当务之急。

  记得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防疫物资出现暂时性短缺,一些医院曾向社会求助、募集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这样的求助让当时的我们格外心疼。就在日前,江西九江湖口县水利局发布一则紧急募集“编织袋(蛇皮袋)”的公告,短短数语,同样让人心疼——汛情严峻,那里的百姓可安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能做些什么?

  事实上,南方受灾的数个省份中,不少地方不同程度面临防汛物资紧缺的问题。如何及时组织生产、调配和支援,对相关地方而言,同样是严峻考验。

  充分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国一盘棋的国家优势,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保障防汛救灾的顺利推进,提升防汛救灾的效率。在物资调配的精准度上,疫情期间,一些地方和企业合作,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疫情跟踪、物资调配,成效显著。在防汛救灾上,同样可以借鉴技术手段,追踪洪峰、预测冲击时段和地点来重点保障物资供应和发放。科技力量在防灾减灾上的作用不可低估。比如,在预警监测上,北斗卫星监测系统预警湖南石门县有山体滑坡风险,群众提前撤离,灾害发生后无人员伤亡;四川成都建立的城市道路桥梁监管云平台,可以对桥下水位实现毫米级监测,确保桥梁汛期安全。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集结一切能够集结的力量,更加精准高效地监测和预警灾害、调配物资、抢险救灾,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实的堡垒。希望通过一次次与灾难的较量,我们应对灾难和危机的能力可以不断提升,经验能够不断积累,切实保障我们家园的平安。

  中国人民从来没被灾难打倒。再大的灾难,我们也经历过。汛情面前,我们万众一心,携手面对,一定能共渡难关,重新拥抱我们平安的家园。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保障防汛物资供应,吹响防汛救灾“集结号”

2020-07-14 07:33 来源:工人日报 吴迪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集结一切能够集结的力量,更加精准高效地监测和预警灾害、调配物资、抢险救灾,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实的堡垒。

  据7月12日央视新闻报道,12日16时,鄱阳湖湖口站水位接近22.50米的保证水位,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经会商研判,国家防总决定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并向相关地区发出通知,要求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强化落实相应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进入主汛期以来,南方不少省份接连遭遇暴雨等极端天气,长江、淮河等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处于超警戒水位,重庆、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截至7月12日12时,今年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27省(区、市)3789万人次受灾,141人死亡失踪,224.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8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353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22.3亿元。

  “破历史极值”“水位还在上涨”……一组组数据、一声声告急,令人揪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曾经的万家灯火。这些数字更是防汛救灾的“发令枪”。

  从中央到各地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全力投入防汛救灾。7月9日,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对江西、重庆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3.09亿元救灾应急资金支持暴雨洪涝灾害地区抗灾救灾;12日,水利部将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响应提升至Ⅱ级;国家防总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江西省委表示“防汛工作已经进入战时状态、关键时候”……这些举措伴随洪水之上的一艘艘小艇、一支支专业救援队伍,抵达千家万户,让我们看到防汛救灾的力量和希望。

  防汛救灾,物资保障必不可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说防汛救灾就是一场战役,那么物资充足与否、到位与否,直接关乎战局状态。提升各地的物资生产、调配、运输和发放等环节的能力与效率,可谓当务之急。

  记得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防疫物资出现暂时性短缺,一些医院曾向社会求助、募集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这样的求助让当时的我们格外心疼。就在日前,江西九江湖口县水利局发布一则紧急募集“编织袋(蛇皮袋)”的公告,短短数语,同样让人心疼——汛情严峻,那里的百姓可安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能做些什么?

  事实上,南方受灾的数个省份中,不少地方不同程度面临防汛物资紧缺的问题。如何及时组织生产、调配和支援,对相关地方而言,同样是严峻考验。

  充分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国一盘棋的国家优势,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保障防汛救灾的顺利推进,提升防汛救灾的效率。在物资调配的精准度上,疫情期间,一些地方和企业合作,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疫情跟踪、物资调配,成效显著。在防汛救灾上,同样可以借鉴技术手段,追踪洪峰、预测冲击时段和地点来重点保障物资供应和发放。科技力量在防灾减灾上的作用不可低估。比如,在预警监测上,北斗卫星监测系统预警湖南石门县有山体滑坡风险,群众提前撤离,灾害发生后无人员伤亡;四川成都建立的城市道路桥梁监管云平台,可以对桥下水位实现毫米级监测,确保桥梁汛期安全。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集结一切能够集结的力量,更加精准高效地监测和预警灾害、调配物资、抢险救灾,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实的堡垒。希望通过一次次与灾难的较量,我们应对灾难和危机的能力可以不断提升,经验能够不断积累,切实保障我们家园的平安。

  中国人民从来没被灾难打倒。再大的灾难,我们也经历过。汛情面前,我们万众一心,携手面对,一定能共渡难关,重新拥抱我们平安的家园。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