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一带一路”接下来如何走深走实?

2020年07月02日 08:20   来源:环球时报   赵磊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公共卫生安全和经贸秩序等诸多方面都面临重大挑战。某种程度上讲,全球疫情也验证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价值。疫情终将过去,沿线国家甚至包括一些西方国家已开始希望“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带动其疫后复苏和发展。而要实现“一带一路”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要重点做好以下事情。

  第一,完善顶层设计,精准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特别要在消除贫困和饥饿、增进人民健康与福祉、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发力,适时发布“一带一路”对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成果文件。同时,要为“一带一路”适度减负,大规模、重资产、长周期项目要充分论证,确保落地项目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要重视国际合作,优先鼓励中日韩企业合作开拓东南亚、中亚、中东欧等市场,打造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成功案例。要始终坚持以规则和机制对接为主线,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同联合国专门机构、欧盟、东盟、非盟等区域或次区域组织的合作,,进一步增强这个合作平台的开放性、各方的参与感、国际市场的信心。

  第二,秉持需求导向,注重发挥产能合作的超前引领作用,加强特色园区、“健康+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未来的产能合作应基于但不限于境外园区建设,园区建设可深度结合全球层面的三链重构,要有助于助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为此,需要根据“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是农业优先而且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加强农业产业园和医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

  疫情冲击下,不少国家希望加强在数字经济、医疗产业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并在电子商务、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也暴露出国家间存在的数字化鸿沟。这是痛点,也是机遇。以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国际社会在这方面有需求,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有优势,要加快推进相关方面建设,展现引领性。

  第三,不断充实中国地方开放实践,通过开放倒逼改革。“一带一路”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疫情之前,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东南沿海省份对接“一带一路”有亮点、有力度,其他有些地区相对较弱,因为地理上不沿海、不沿边。不久前国家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专门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地区,尤其一些重点城市的开放力度。“一带一路”对中国城市而言,就是要有飞洋过海的艺术,要向外飞,在国际市场上经风雨,在商品经济中见世面。

  第四,重视企业主体作用,充分鼓励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道发挥“生力军”作用,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在评估对外投资成本、收益和风险,充分考虑投资回报和商业可行性,建立商业伙伴关系等方面,民营企业都有巨大优势。特别是要多挖掘一些风险相对较小的轻资产项目,让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其中,并积极调动外国中小型企业的参与意愿,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架构。疫情期间,要严格规范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低位抄底”模式要变,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没有捷径可言,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倒逼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绿地投资质量,做到安营扎寨而非“蜻蜓点水”。

  第五,加强软联通建设,增强国际认同。软联通建设有助于夯实“一带一路”的民意和社会基础,对此应从两个层面发力:

  在规则、标准和机制层面,当务之急是阻断病毒传播,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打造“一带一路”公共卫生数据库,适时成立“一带一路”公共卫生援助基金,建立健康检测互认制度和公共卫生专家交流机制。中长期,要推动生物安全国际合作,同时深度挖掘“一带一路”产业、贸易与金融等数据资源,如把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这个全球航运业经济指标转化运用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加快中欧班列指数建设。在文化、理念和价值层面,加强“一带一路”理论建设,提升思想穿透力。

  新冠疫情是全球性挑战,需要通过全球互助合作予以应对。“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在开放、包容和透明的基础上推动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不仅是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也是多边主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作者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国际关系与“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赵磊:“一带一路”接下来如何走深走实?

2020-07-02 08:20 来源:环球时报 赵磊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