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政府对购买的养老服务,要较真

2020年06月08日 07:58   来源:燕赵晚报   斯涵涵

  6月5日,四川达州一电视新闻节目曝光了一家养老服务机构,在上门给老人服务时,走过场作秀的情况。节目显示,给老人洗脚不到5秒钟摆了个样子,理发照了个相就结束。民政局工作人员称,涉事养老中心承接的是8116名老人的养老服务,每名老人享受价值150元的服务,由政府财政付费交付给企业。目前民政局已经关注到该弄虚作假的情况,正在调查处理中。(6月7日《新京报》)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旨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但给老人洗脚不到5秒钟摆了个样子,理发照了个相就结束……如此为老人服务,真如老百姓所说:“太假了,用国家的钱欺骗老百姓,也欺骗政府。”

  据悉,在此前公布的养老服务招标文件上,明确备注了具体服务项目预估成本,比如足浴是8元一次,理发是10元一次,而剪指甲是3元一次。当地政府购买了价值150元/人的服务,原本是想让老人们享受到更专业、更全面的养老服务,没想到却被这些人弄虚作假、敷衍对待,不仅伤了老人们的心,浪费了公共财政资金,也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该机构、人员既然承接了为老人洗脚剪发的养老服务,从市场角度来说就应该认真履行条约,从职业道德来说就应该诚信服务,该机构肆无忌惮地弄虚作假,把老人当“赚快钱”的道具,完全丧失了职业操守与良知,有必要问一句:你们将来不会老吗?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当然,当地政府也有失察之责。涉事养老中心承接的是8116名老人的养老服务,每名老人享受价值150元的服务,合计起来也算得上是一笔不菲的政府财政付费项目。选择这家机构是否合乎招标程序?150元每人的标准是否合规?从视频画面来看,这些服务人员作假拍照“轻车熟路”,且毫不遮掩,是什么使得他们如此胆大妄为?这样弄虚作假究竟持续了多长时间?百姓早有怨言,记者也现场拍了个“现行”,当地政府部门为何后知后觉?

  从2013年7月起,国务院要求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强调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价机制,全面公开购买服务的信息,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评审机制,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从这个假理发假洗脚的曝光视频来看,当地部门显然远未达到规定要求,经常问一下那些被服务的老人,就不会这么轻易地被骗了。

  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一定要较真。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监管体系,以事定费,规范透明,强化审计。加大对不符合资质要求、弄虚作假的主体的责任追究及惩治力度,杜绝“造假”、渎职及贪腐,珍惜公共财政的每一分钱,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良好初衷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让民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政策温暖。千万不要让歪嘴和尚把好经给念歪了。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政府对购买的养老服务,要较真

2020-06-08 07:58 来源:燕赵晚报 斯涵涵

  6月5日,四川达州一电视新闻节目曝光了一家养老服务机构,在上门给老人服务时,走过场作秀的情况。节目显示,给老人洗脚不到5秒钟摆了个样子,理发照了个相就结束。民政局工作人员称,涉事养老中心承接的是8116名老人的养老服务,每名老人享受价值150元的服务,由政府财政付费交付给企业。目前民政局已经关注到该弄虚作假的情况,正在调查处理中。(6月7日《新京报》)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旨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但给老人洗脚不到5秒钟摆了个样子,理发照了个相就结束……如此为老人服务,真如老百姓所说:“太假了,用国家的钱欺骗老百姓,也欺骗政府。”

  据悉,在此前公布的养老服务招标文件上,明确备注了具体服务项目预估成本,比如足浴是8元一次,理发是10元一次,而剪指甲是3元一次。当地政府购买了价值150元/人的服务,原本是想让老人们享受到更专业、更全面的养老服务,没想到却被这些人弄虚作假、敷衍对待,不仅伤了老人们的心,浪费了公共财政资金,也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该机构、人员既然承接了为老人洗脚剪发的养老服务,从市场角度来说就应该认真履行条约,从职业道德来说就应该诚信服务,该机构肆无忌惮地弄虚作假,把老人当“赚快钱”的道具,完全丧失了职业操守与良知,有必要问一句:你们将来不会老吗?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当然,当地政府也有失察之责。涉事养老中心承接的是8116名老人的养老服务,每名老人享受价值150元的服务,合计起来也算得上是一笔不菲的政府财政付费项目。选择这家机构是否合乎招标程序?150元每人的标准是否合规?从视频画面来看,这些服务人员作假拍照“轻车熟路”,且毫不遮掩,是什么使得他们如此胆大妄为?这样弄虚作假究竟持续了多长时间?百姓早有怨言,记者也现场拍了个“现行”,当地政府部门为何后知后觉?

  从2013年7月起,国务院要求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强调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价机制,全面公开购买服务的信息,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评审机制,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从这个假理发假洗脚的曝光视频来看,当地部门显然远未达到规定要求,经常问一下那些被服务的老人,就不会这么轻易地被骗了。

  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一定要较真。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监管体系,以事定费,规范透明,强化审计。加大对不符合资质要求、弄虚作假的主体的责任追究及惩治力度,杜绝“造假”、渎职及贪腐,珍惜公共财政的每一分钱,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良好初衷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让民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政策温暖。千万不要让歪嘴和尚把好经给念歪了。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