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李克强提到,发展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如果统算一下,实现了‘六保’的任务,特别是前‘三保’,我们就会实现今年中国经济正增长,而且要力争有一定的幅度,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前行。”
保障就业和民生,已成为当下全社会最紧迫的命题。李克强特别指出的前“三保”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落实“六保”任务,这三点至关重要。而在经济工作中,与此“三保”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事项,就是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要“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企业生存惟艰。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增长同比下降6.8%,这是1992年中国采用国民账户核算体系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在这场疫情中,抗风险能力、持有现金流能力最弱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无疑是“重灾区”。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提出,80%小微企业存在资金缺口,可见其生存状况之难。
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国计民生方面的作用又不容小觑。其一,上亿中小微企业是中国重要的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其二,中小微企业承担了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动就业,一旦这些企业倒下,对就业、民生的负面效应不言而喻。尤其是那些街边小店,一头连着市民日常饮食需求,一头连着无数家庭生计。
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来自“供需两侧”:“供”是融资供给;“需”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场需求。所以,破题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存困境,显然还是要从“供”“需”两端入手。
关于扶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早有部署。在“供”的层面,出台财政贴息政策,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贷款提供贴息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稳产保供;推出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与社保缴费等,较大幅度减轻了企业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各级各地金融机构还创新服务模式,以最大的优惠力度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粮草”支持。比如,近日三大政策性银行就再次在全国81个城市发放无接触贷款“免息券”,拥有营业执照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在互联网支付平台上领取。这既为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资金荒指出了痛点,也开出了药方。
在需求端,政府持续送出政策礼包,扩内需,促消费,其中最典型的场景即发放消费券。据初步统计,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多地统筹地方政府与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达190多亿元,对消费产生了明显的提振作用。另一方面,各地在消费券发放的过程中,也推动了消费的数字化进程,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乘数效应,极大挖掘了内需。
此前刚刚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所谓“微观主体”,指的正是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可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对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着战略价值。不论是落实“六保”任务,还是紧跟政府工作报告最新部署的“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活下去”,中国经济基本面才能稳住,更高质量经济发展也才能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