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要讲求绩效

2020年05月29日 07: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王泽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党中央、国务院在非常时期实施的非常举措,为财政逆周期调节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一段时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更要讲求绩效。

  首先,要正确认识扩大专项债规模和提高赤字率,增强地方财政保障能力。要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受疫情影响,1至4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同比分别下降14.5%、2.7%。这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首次出现同期财政收支“双降”失衡现象,过紧日子将成为常态化治理模式。预计全年减收增支带来的缺口进一步加大,通过扩大专项债和赤字规模等筹措资金,将有效缓解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矛盾。

  其次,非常时期,要重点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今年的预算安排紧紧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充分体现了有保有压、统筹兼顾、提质增效的指导思想。

  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财政政策在施行上要注重从绩效意识升华为绩效理念,形成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加快从绩效理念到绩效行动的转变。“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如何能实现?必须依靠“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重点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和标准建设。要树立一种绩效意识,培养一种绩效理念,并将这些化作一种绩效行动,最终养成全社会绩效自觉。

  第一要精心规划。要结合研究编制“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绩效导向,科学编制政府预算、部门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当下、中期、长期和超长期工作规划。

  第二要精确标准。要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最大限度节减行政运行成本。降低重大项目建设、运营成本。积极推动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

严格项目支出事前绩效目标设置,研究推行项目绩效指标负面清单制度。对新出台重大政策、支出项目开展事前绩效目标评估,加强绩效目标审核,提升绩效目标约束力。

第三要精细监管。构建事前绩效评估、事中动态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对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政策、项目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自评和财政评价。有序开展部门整体绩效、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推动提质扩围,提高评价质量,增强公信力。推行评价结果与预算调整、改进管理、完善政策挂钩机制,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

最后,还要扎牢织紧政府债务“笼子”,切实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绩效和风险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要善于用预算绩效对冲公共风险。一是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制定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积极化解“存量”。二是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依法依规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推进专项债券管理制度改革,支持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市场化融资和开展担保,发挥地方政府规范举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地方财政实力,提升承债化债能力。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要讲求绩效

2020-05-29 07: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王泽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党中央、国务院在非常时期实施的非常举措,为财政逆周期调节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一段时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更要讲求绩效。

  首先,要正确认识扩大专项债规模和提高赤字率,增强地方财政保障能力。要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受疫情影响,1至4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同比分别下降14.5%、2.7%。这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首次出现同期财政收支“双降”失衡现象,过紧日子将成为常态化治理模式。预计全年减收增支带来的缺口进一步加大,通过扩大专项债和赤字规模等筹措资金,将有效缓解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矛盾。

  其次,非常时期,要重点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今年的预算安排紧紧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充分体现了有保有压、统筹兼顾、提质增效的指导思想。

  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财政政策在施行上要注重从绩效意识升华为绩效理念,形成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加快从绩效理念到绩效行动的转变。“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如何能实现?必须依靠“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重点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和标准建设。要树立一种绩效意识,培养一种绩效理念,并将这些化作一种绩效行动,最终养成全社会绩效自觉。

  第一要精心规划。要结合研究编制“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绩效导向,科学编制政府预算、部门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当下、中期、长期和超长期工作规划。

  第二要精确标准。要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最大限度节减行政运行成本。降低重大项目建设、运营成本。积极推动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

严格项目支出事前绩效目标设置,研究推行项目绩效指标负面清单制度。对新出台重大政策、支出项目开展事前绩效目标评估,加强绩效目标审核,提升绩效目标约束力。

第三要精细监管。构建事前绩效评估、事中动态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对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政策、项目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自评和财政评价。有序开展部门整体绩效、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推动提质扩围,提高评价质量,增强公信力。推行评价结果与预算调整、改进管理、完善政策挂钩机制,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

最后,还要扎牢织紧政府债务“笼子”,切实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绩效和风险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要善于用预算绩效对冲公共风险。一是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制定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积极化解“存量”。二是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依法依规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推进专项债券管理制度改革,支持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市场化融资和开展担保,发挥地方政府规范举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地方财政实力,提升承债化债能力。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