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紧跟外国主子步调 自曝可耻可笑心机——评民进党当局叫嚣“制裁香港”

2020年05月28日 07:4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在审议有关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旨在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同胞利益福祉。除了美西方反华势力看急了眼而大放厥词,台湾民进党当局也紧跟外国主子步调,对全国人大审议有关决定草案妄加指责、恶意攻击,还扬言要施以“制裁”,包括停用“香港澳门关系条例”等。这进一步证明民进党当局就是介入香港事务、勾结“港独”势力、操弄反中乱港的其中一只黑手。

  去年香港“修例风波”伊始,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就闻风而动,不断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借机大肆攻击大陆,污名诋毁“一国两制”,为暴力激进分子张目,公然邀请“港独”分子访台。他们掩盖香港事态真相,大打“恐中”“仇中”牌,恫吓民众,煽动民粹,就是为了骗取选票。他们紧抱美国大腿,配合其插手干预香港事务以遏制中国发展的政治操作,就是为了讨好、表忠以换取政治私利。这些政治操弄根本就是吃着香港民众受害于“黑暴”乱象的“血馒头”,数算着一党一己之私的“小金库”,何其不堪,何其可耻!

  对于香港乱局,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脱不了干系,对全国人大审议有关决定草案肆意攻击、说三道四,正说明其心里有鬼。近年来,香港面临的国家安全局势日趋严峻,其中就包括“台独”“港独”势力勾连合流加剧。“修例风波”发生以来,“港独”组织和本土激进分离势力活动猖獗,公然鼓吹“香港独立”“光复香港、时代革命”“自决”“公投”等,甚至叫嚣“建国”“立宪”。稍了解台湾情况的人们不难发现,这些字眼几乎就是从“台独”的政治语系中照搬而来。种种证据显示,一段时间以来,“台独”势力通过各种方式支持香港反对派、“港独”和激进暴力分子从事反中乱港活动,传授经验,提供资助。“台独”“港独”沆瀣一气,已成为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大破坏力量。

  为堵塞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破口、漏洞,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其中就包括针对境外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的活动。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伸向香港的黑手将因此被有力地钳制、斩断,他们手里的“香港牌”快废了,着急上火也是自然。但可笑的是,民进党当局有样学样,公称要和美国“做同样的事”,进行“反制”。蔡英文说要停用“香港澳门关系条例”,制定所谓“人道救援行动方案”。这是怎样一种“制裁”?且不说有分析点破这其实是为了阻止“黑暴”分子输台,以免背上麻烦,就讲讲阻断港台交流合作,台湾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众所周知,港台经贸交流、人员往来十分密切。香港是台湾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地年贸易额逾500亿美元。许多台企借助香港优势,以香港为踏板,拓展大陆及国际市场。港澳还一直是入境台湾旅客的主要来源地,每年约160至180万人次。试问,民进党当局是要“制裁香港”,还是制裁台湾自己?这也再次证明,民进党当局为谋政治私利,哪里还要顾台湾经济民生。

  我们再次奉劝民进党当局,也要警告“台独”势力,立即停止对香港事务的政治操弄,不要再误判形势、自不量力。在违背民族大义、分裂国家的绝路上,执迷不悟走到黑,不但算计与图谋难逃破产下场,更必将遭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紧跟外国主子步调 自曝可耻可笑心机——评民进党当局叫嚣“制裁香港”

2020-05-28 07:4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在审议有关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旨在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同胞利益福祉。除了美西方反华势力看急了眼而大放厥词,台湾民进党当局也紧跟外国主子步调,对全国人大审议有关决定草案妄加指责、恶意攻击,还扬言要施以“制裁”,包括停用“香港澳门关系条例”等。这进一步证明民进党当局就是介入香港事务、勾结“港独”势力、操弄反中乱港的其中一只黑手。

  去年香港“修例风波”伊始,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就闻风而动,不断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借机大肆攻击大陆,污名诋毁“一国两制”,为暴力激进分子张目,公然邀请“港独”分子访台。他们掩盖香港事态真相,大打“恐中”“仇中”牌,恫吓民众,煽动民粹,就是为了骗取选票。他们紧抱美国大腿,配合其插手干预香港事务以遏制中国发展的政治操作,就是为了讨好、表忠以换取政治私利。这些政治操弄根本就是吃着香港民众受害于“黑暴”乱象的“血馒头”,数算着一党一己之私的“小金库”,何其不堪,何其可耻!

  对于香港乱局,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脱不了干系,对全国人大审议有关决定草案肆意攻击、说三道四,正说明其心里有鬼。近年来,香港面临的国家安全局势日趋严峻,其中就包括“台独”“港独”势力勾连合流加剧。“修例风波”发生以来,“港独”组织和本土激进分离势力活动猖獗,公然鼓吹“香港独立”“光复香港、时代革命”“自决”“公投”等,甚至叫嚣“建国”“立宪”。稍了解台湾情况的人们不难发现,这些字眼几乎就是从“台独”的政治语系中照搬而来。种种证据显示,一段时间以来,“台独”势力通过各种方式支持香港反对派、“港独”和激进暴力分子从事反中乱港活动,传授经验,提供资助。“台独”“港独”沆瀣一气,已成为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大破坏力量。

  为堵塞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破口、漏洞,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其中就包括针对境外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的活动。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伸向香港的黑手将因此被有力地钳制、斩断,他们手里的“香港牌”快废了,着急上火也是自然。但可笑的是,民进党当局有样学样,公称要和美国“做同样的事”,进行“反制”。蔡英文说要停用“香港澳门关系条例”,制定所谓“人道救援行动方案”。这是怎样一种“制裁”?且不说有分析点破这其实是为了阻止“黑暴”分子输台,以免背上麻烦,就讲讲阻断港台交流合作,台湾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众所周知,港台经贸交流、人员往来十分密切。香港是台湾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地年贸易额逾500亿美元。许多台企借助香港优势,以香港为踏板,拓展大陆及国际市场。港澳还一直是入境台湾旅客的主要来源地,每年约160至180万人次。试问,民进党当局是要“制裁香港”,还是制裁台湾自己?这也再次证明,民进党当局为谋政治私利,哪里还要顾台湾经济民生。

  我们再次奉劝民进党当局,也要警告“台独”势力,立即停止对香港事务的政治操弄,不要再误判形势、自不量力。在违背民族大义、分裂国家的绝路上,执迷不悟走到黑,不但算计与图谋难逃破产下场,更必将遭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