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2020年05月26日 15:24   来源:大洋网   夏振彬

  “现在湖北各方面工作任务很重、困难很多,但是我们比较一下疫情突发阶段所遇到的困难,目前的困难应该说不算什么了。”“我相信,困难再大,也压不垮英雄的湖北人民。”5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指出,“难”在前进道路上将是永恒的问题。只有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奋斗、不断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才能走上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新道路。

  “敢于负责、敢于斗争、敢于克服困难”“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难关、困难、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纵观今年全国两会,一个“难”字频频露面。仅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出现了20次之多。应该说,这正是今年两会的不同寻常之处;凝心聚力、迎难而上,也正是今年两会所要承载的使命和意义。

  关于难,中华民族最有“发言权”。关于难,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有足够的应对智慧和经验。在全国两会会场,这种智慧和经验,亦有着淋漓尽致的展现。

  正视困难,直面挑战。困难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就摆在那里,不会因为无视而消失,只会因为逃避而升级、扩大。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国内消费、投资受到抑制,就业压力显著加大……面对难题,我们头脑完全清醒,认识足够深刻。“难”将是永恒的问题、危机中可以育新机——面对难题,我们既正视,又坦然,有一种“云淡风轻”,有十足的信心、强大的底气。

  迎难而上,勠力攻坚。困难面前,怎么看,体现心胸、境界;怎么干,检验能力、作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广大干部应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办法,要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贯彻、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克难奋进……在“两会时间”,代表委员的声音,各地群众的回响,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冲、上,这就是中国人面对困难最质朴的“方法论”。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中华民族向来不畏艰难险阻,向来善于在磨难中成长、奋起。困难如山,再高、再险,都能被我们逾越,只要肯登攀!

  (广州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国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2020-05-26 15:24 来源:大洋网 夏振彬

  “现在湖北各方面工作任务很重、困难很多,但是我们比较一下疫情突发阶段所遇到的困难,目前的困难应该说不算什么了。”“我相信,困难再大,也压不垮英雄的湖北人民。”5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指出,“难”在前进道路上将是永恒的问题。只有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奋斗、不断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才能走上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新道路。

  “敢于负责、敢于斗争、敢于克服困难”“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难关、困难、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纵观今年全国两会,一个“难”字频频露面。仅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出现了20次之多。应该说,这正是今年两会的不同寻常之处;凝心聚力、迎难而上,也正是今年两会所要承载的使命和意义。

  关于难,中华民族最有“发言权”。关于难,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有足够的应对智慧和经验。在全国两会会场,这种智慧和经验,亦有着淋漓尽致的展现。

  正视困难,直面挑战。困难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就摆在那里,不会因为无视而消失,只会因为逃避而升级、扩大。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国内消费、投资受到抑制,就业压力显著加大……面对难题,我们头脑完全清醒,认识足够深刻。“难”将是永恒的问题、危机中可以育新机——面对难题,我们既正视,又坦然,有一种“云淡风轻”,有十足的信心、强大的底气。

  迎难而上,勠力攻坚。困难面前,怎么看,体现心胸、境界;怎么干,检验能力、作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广大干部应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办法,要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贯彻、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克难奋进……在“两会时间”,代表委员的声音,各地群众的回响,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冲、上,这就是中国人面对困难最质朴的“方法论”。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中华民族向来不畏艰难险阻,向来善于在磨难中成长、奋起。困难如山,再高、再险,都能被我们逾越,只要肯登攀!

  (广州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