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冠姓权是对女性独立的庸俗化讨论

2020年05月13日 08:18   来源:南方日报   王梓佩

  “明明一个独立优秀的女性,走上了驴的道路”,很难想象这种责骂仅仅因为知名视频博主papi酱结婚生子、孩子随了父姓。让孩子随自己的姓氏,才是手握冠姓权的“独立女性”吗?

  要讨论冠姓权,首先应当清楚它的定义。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可以视为其出处:“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也就是说,法律赋予人们为子女冠父姓或母姓的选择权,而不是让子女冠自己姓氏的排他权利。在网上指责papi酱身为独立女性让孩子随父姓,与“孩子只能随父姓”的言论一样,本质上都是对他人法定权利的侵犯。

  道理浅显,但很多拿冠姓权说事的人显然不想讲道理。在他们眼中,婚姻是男性之间划定对女性所有权的契约,只要女性结婚,就是向男权社会屈服;生育会导致女性丧失独立人格,沦为围着家庭转的工具人,只要女性生育,就是向男权社会屈服;姓氏意味着血脉的传承,是重男轻女的原因,只要让孩子冠父姓,就是向男权社会屈服。总之在一些人看来,事事皆可“男权”。

  但是无一例外,这些论证缺乏逻辑。男性话语权主导地位的形成有深厚社会历史背景,女性一度依附于男性,无法拥有婚姻和生育的自主权与之有关。然而,女性不婚不育,并不能反证得出女性独立的结论,为子女冠以母姓,也根本没有触动重男轻女的根基。攻击婚姻、生育、冠姓等,只是强行树起一个个虚幻的靶子去投掷愤怒。

  不可否认,很多女性正在遭受不公正待遇。不少人始终对女性能力、外貌、是否婚育指指点点,仍有人认为女性应该为照顾家庭承担比男性更多的责任,一些与性别无关的岗位招聘时排斥女性,个别单位找借口辞退孕妇……这些是女性很难依靠个人力量战胜,而需要所有人正视并推动改变的社会问题。

  将这些问题与女性是否结婚生育、让子女随自己姓氏建立联系,其实是把复杂议题盲目简化,把社会弊病个人化,把严肃讨论庸俗化。自以为女性意识觉醒,其实是丢了西瓜也捡不起芝麻,不仅限制着女性自主选择,而且激化了男女之间的对立,更不利于女性争取平等地位。如果不是故意使坏,那么只能说这一群人懒得思考,不懂真正的女权主义抱有怎样的期待。正因为不愿多加思考,所以情绪极易被煽动。极端者甚至认为男性都有原罪,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就是鲜活例证。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真正的女权主义,争取的是破除两性间的对立,为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而非高人一等的自主权,希望女性可以摆脱来自各方面的思想束缚,依照个人想法实现自身发展,并要求女性形成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女权主义者当然可以选择不婚,却绝不会借争取女性独立的名义攻击他人选择婚姻家庭的自由。在女权主义仍有待发展,却被不断污名化的当下,关于冠姓权的讨论也许是一个补偏救弊的契机。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冠姓权是对女性独立的庸俗化讨论

2020-05-13 08:18 来源:南方日报 王梓佩

  “明明一个独立优秀的女性,走上了驴的道路”,很难想象这种责骂仅仅因为知名视频博主papi酱结婚生子、孩子随了父姓。让孩子随自己的姓氏,才是手握冠姓权的“独立女性”吗?

  要讨论冠姓权,首先应当清楚它的定义。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可以视为其出处:“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也就是说,法律赋予人们为子女冠父姓或母姓的选择权,而不是让子女冠自己姓氏的排他权利。在网上指责papi酱身为独立女性让孩子随父姓,与“孩子只能随父姓”的言论一样,本质上都是对他人法定权利的侵犯。

  道理浅显,但很多拿冠姓权说事的人显然不想讲道理。在他们眼中,婚姻是男性之间划定对女性所有权的契约,只要女性结婚,就是向男权社会屈服;生育会导致女性丧失独立人格,沦为围着家庭转的工具人,只要女性生育,就是向男权社会屈服;姓氏意味着血脉的传承,是重男轻女的原因,只要让孩子冠父姓,就是向男权社会屈服。总之在一些人看来,事事皆可“男权”。

  但是无一例外,这些论证缺乏逻辑。男性话语权主导地位的形成有深厚社会历史背景,女性一度依附于男性,无法拥有婚姻和生育的自主权与之有关。然而,女性不婚不育,并不能反证得出女性独立的结论,为子女冠以母姓,也根本没有触动重男轻女的根基。攻击婚姻、生育、冠姓等,只是强行树起一个个虚幻的靶子去投掷愤怒。

  不可否认,很多女性正在遭受不公正待遇。不少人始终对女性能力、外貌、是否婚育指指点点,仍有人认为女性应该为照顾家庭承担比男性更多的责任,一些与性别无关的岗位招聘时排斥女性,个别单位找借口辞退孕妇……这些是女性很难依靠个人力量战胜,而需要所有人正视并推动改变的社会问题。

  将这些问题与女性是否结婚生育、让子女随自己姓氏建立联系,其实是把复杂议题盲目简化,把社会弊病个人化,把严肃讨论庸俗化。自以为女性意识觉醒,其实是丢了西瓜也捡不起芝麻,不仅限制着女性自主选择,而且激化了男女之间的对立,更不利于女性争取平等地位。如果不是故意使坏,那么只能说这一群人懒得思考,不懂真正的女权主义抱有怎样的期待。正因为不愿多加思考,所以情绪极易被煽动。极端者甚至认为男性都有原罪,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就是鲜活例证。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真正的女权主义,争取的是破除两性间的对立,为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而非高人一等的自主权,希望女性可以摆脱来自各方面的思想束缚,依照个人想法实现自身发展,并要求女性形成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女权主义者当然可以选择不婚,却绝不会借争取女性独立的名义攻击他人选择婚姻家庭的自由。在女权主义仍有待发展,却被不断污名化的当下,关于冠姓权的讨论也许是一个补偏救弊的契机。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