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彭森: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2020年04月14日 06:3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实现了有机结合,商品市场发育比较充分,市场决定商品价格基本实现全覆盖。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特别是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仍较突出。因此,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任务。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长期以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配置资源要素的主体,市场体系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价格机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关键是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重点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一是要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毕竟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二是要加强各项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同。各项政策的出台,都不能忽视和动摇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产业政策应尽快转型为创新政策,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创新引领和创新驱动的导向;三是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现统一高效的市场监管。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作为最为基本的生产生活要素,其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要积极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在明确界定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共利益征地的相关制度规定。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要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创新使用方式,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研究完善促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税费制度。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要完善土地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推动土地计划指标更加合理化,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探索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增强优势地区用地保障能力。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迅猛发展,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大幅提高。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

  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保障城乡劳动力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进一步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渠道。

  完善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推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探索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实行发行注册制管理。加强债券市场评级机构统一准入管理,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推动信用信息深度开发利用,增加服务小微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推进证券、基金行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有序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

  (作者彭森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彭森: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2020-04-14 06:3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实现了有机结合,商品市场发育比较充分,市场决定商品价格基本实现全覆盖。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特别是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仍较突出。因此,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任务。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长期以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配置资源要素的主体,市场体系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价格机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关键是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重点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一是要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毕竟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二是要加强各项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同。各项政策的出台,都不能忽视和动摇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产业政策应尽快转型为创新政策,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创新引领和创新驱动的导向;三是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现统一高效的市场监管。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作为最为基本的生产生活要素,其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要积极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在明确界定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共利益征地的相关制度规定。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要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创新使用方式,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研究完善促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税费制度。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要完善土地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推动土地计划指标更加合理化,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探索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增强优势地区用地保障能力。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迅猛发展,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大幅提高。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

  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保障城乡劳动力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进一步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渠道。

  完善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推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探索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实行发行注册制管理。加强债券市场评级机构统一准入管理,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推动信用信息深度开发利用,增加服务小微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推进证券、基金行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有序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

  (作者彭森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