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企业正常生产就能保障国家经济正常运行,就能给大家创造就业机会,大家有收入,家里就有了保障。经济增长的半壁江山由中小企业支撑,这不仅是因为中小企业不仅涉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和各行各业,而且在活跃市场、就业创业、积累社会财富、增加税收、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有积极的贡献。然而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和资金有限,抗风险能力弱,易受突发事件影响,必须多措并举,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形成合力,增强企业化危机为机遇的本领,进而提升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一、疫情全球多点爆发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时限延长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以及各项稳就业、促融资、增贷款、减成本的政策组合拳的出台及实施,各地企业复工复产率也处在稳步回升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到了98.6%,人员平均复岗率达到了89.9%。然而就各地的统计来看,规模以下制造业的复工复产率仍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率低于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的复岗率低于预期,尤其是中小企业中一线工业的复岗率低于预期;制造业中小企业复工率达56%至82%,人员复工率达70%至80%,产能利用率达40%至6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时限明显大于、长于大型企业。而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多点爆发,中小企业还将在较长的时期内受到影响。
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目前的最大困难还是现金流问题及资金短缺、一线工人复岗率低。此外受国外多地多点疫情爆发的影响,处于国际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还面临着产业链供应链断连、物资供应短缺和物流运输成本急剧上涨的问题。
二、疫情防控中也存在新的商机
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疫情防控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投机型的企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企业、追求短线生产和初端加工的生产企业、投资战线过多或过长的企业、员工不稳定的企业都将经历重新洗牌。
疫情的发生催生并创新新的生产、经营和营销模式。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政策利好、政府输血解困能解决中小企业暂时的资金短缺和劳动力供应短缺,但关键的发展动力还在企业自身。
生产型企业应更加注重生产产品的多元化、特色化和质量化。产品多元化的中小企业在疫情初期可能会受到流动资金短缺和生产成本上涨的影响,但这类企业市场敏感度高,适应性强,可适时根据市场供需变化调整生产策略,也能及时调整产品生产方向。
中小企业应更加注重信息化和技术化建设。企业备有应急预案,处于国际产业链中下游的生产和服务企业,最大的困境就是物资供应链短缺。建立物资供应信息库,广泛寻求替代原料或物资,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供产品竞争力,是提升企业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长远对策。
中小企业应建立稳固的专业核心团队。优化企业内部软环境,培育企业的核心团队,稳固企业用工,制定企业人员岗位职责,定期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和能力提供计划,从长远来看,可解决企业用工不稳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生产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树立企业家精神,提振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中小企业要发扬企业家精神,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努力战胜疫情挑战。企业能否度过疫情带来的危机,企业家的信息和对企业经营方向的适时调整至关重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不能受因疫情带来的短期的消费恐慌心理的影响,也不能因为市场变化而盲目调整生产经营计划。
三、为中小企业营造更积极宽松的营商环境
(一)制定清晰的区域产业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类指导
突发事件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限都是不同的。疫情的发生对于不同产业及产业布局的调整也存在不同的影响。针对各类各行业的中小企业,政府应制定明确的产业指导政策,对服务类企业、生产类企业、技术型企业和信息类企业采用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的企业以及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清晰的产业发展、行业审核、用工制度、职业防护、产品质量检测的指导,对应急物资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清晰的行业生产标准,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积极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快速恢复发展。
(二)将各项中小企业的利好政策长态化
针对此次新冠肺炎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中央至各地方政府均出台了不同的为企业降成本、增投资、促复工的政策。多个政策组合拳的出台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缺乏问题。从长远来看,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资金问题首当其冲,因此对符合产业政策、生产应急物资、生活必需品的企业,绿色贷款及优惠贷款、贷款审核手续精减等利好都应长态化;对技术研发类企业、创新型企业可实行以奖代补或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对于成长型企业,可采用一到三年的政府孵化福利。
(三)政府要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服务
政府有诸多中小企业扶持的政策,但对企业来说,不懂运用政策却是常态。政府应调整角度,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对企业实行精准施策,针对企业的不同诉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包括企业孵化、税收减免及相关政策解读、企业信用评级、行业标准及产业政策指导、企业信息(产品信息、用工信息、企业联盟信息等)发布等,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中小企业实现更好发展。(作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副研究员 吴璟)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