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有力说明了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方面为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支持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再次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充分彰显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党领导经济工作,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自然产物。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的过程。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十四大提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的作用范围不断拓展、地位不断提升,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道路,充分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充分彰显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党领导经济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是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相比,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诉求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向美好生活需要。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关键在于民营经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和企业家精神,推动创新创造。
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
民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国内国外多重矛盾问题交织。第一,门槛高,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实现与国企、外资门槛均一;第二,规模小,《财富》“2019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数量达129家,但民营企业只有26家,大规模的民营跨国企业还未形成梯队;第三,融资难,大部分民营企业缺少重资产抵押,再加上担保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慎之又慎;第四,转型慢,部分民营企业或小富即安,或停留在家族式治理阶段,推进技术革新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积极性不高。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将之概括为“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解决这些困难、问题和烦恼,关键在于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是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健全创业保险、担保和风险分担制度,降低创新创业创造的风险和成本。要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鼓励企业家“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社会创造力。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官商“勾肩搭背”固然违法违规,对民营企业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同样不可取,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营造民营企业更好发展环境的重要保障。科学定位政府职能,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者、负外部性的消除者、收入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紧紧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放管服”改革本身是一个系统整体,既要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确保上级机关“放得下”的同时,下级单位能“接得住”;又要做好优化监管的“加法”,加强安全生产、绿色发展的同时,在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一刀切。既要做好提升政务效率的“乘法”,优化服务,普及“来了就办,一次搞掂”效果;也要做好消除权力寻租空间的“除法”,完善制度漏洞,使干部队伍“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是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导向。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既要靠技术研发创新的“硬件”,也要靠企业管理制度的“软件”。一方面,消费需求升级,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新变化,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必须适应、引领消费需求变化,主动拥抱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形态,尤其是加强技术创新,在关键技术环节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以新产品、新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民营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理念和组织形式,才能培育企业发展的新动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合作和竞争,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广阔的空间。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