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十年禁渔 让长江鱼好好休养生息

2020年01月02日 06:43   来源:钱江晚报   项向荣

  农业农村部官网近日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通告称,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滔滔江水哺育着424种鱼类,光特有鱼类就有183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坐长江轮时,随处可以看到江豚,它们“衣食无忧”,吃得胖乎乎的就像小猪一样。长江流域的居民对此习以为常,而江豚那时也只是普通物种,和珍稀保护物种挨不上边,描述的情景让我神往。1992年笔者第一次在长江游玩时,也看到了江豚在船边翻滚跳跃,虽然只有零星的几只。而2018年长江淡水豚科考结果显示,长江中的哺乳动物江豚种群数量为1012头(2006年调查数据为1800头)。

  为什么会这样?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许多人竭泽而渔,采取“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作业方式,最终形成“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实施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此前长江每年也设置过禁渔期,期限为三个月。为什么现在开始实施的禁渔期要十年之久?对此,有专家解释,以四大家鱼为例,它们繁殖成长通常需要四年。禁渔期设置十年,可以让它们繁衍两三代,这样它们的数量才可以恢复,个体也能越来越大,才能出优质的鱼。以往三个月的禁渔期,生长的鱼还不够三天捕捞,每年7月1日开捕后,过去三个月的繁殖成果几天内就被“绝户网”打捞殆尽,鱼类种群依然无法繁衍壮大。

  还有一些人担心,长江禁渔后,会不会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鱼价上涨?据统计,长江渔业资源年均捕捞产量不足10万吨,仅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0.15%,现在我们食用的鱼类大多是人工养殖鱼塘提供的。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人工养殖鱼类在经过多代繁衍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遗传多样性退化,需要补充优质的野生亲鱼改善种群,长江正是鱼类的天然种质资源库。如果我们再不保护好长江这个基因库,可能将来会连最普通的四大家鱼都吃不到。

  古语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竭泽而渔则无鱼可渔,长江苦无鱼久矣!其他的江河其实也面临着类似情况。比如钱塘江算是保护得比较好的河流了,但古话所说的“春潮迷雾出刀鱼”的情形在如今也不易见到了。

  对长江鱼进行保护,延长禁渔期真的是好政策。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十年禁渔 让长江鱼好好休养生息

2020-01-02 06:43 来源:钱江晚报

  农业农村部官网近日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通告称,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滔滔江水哺育着424种鱼类,光特有鱼类就有183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坐长江轮时,随处可以看到江豚,它们“衣食无忧”,吃得胖乎乎的就像小猪一样。长江流域的居民对此习以为常,而江豚那时也只是普通物种,和珍稀保护物种挨不上边,描述的情景让我神往。1992年笔者第一次在长江游玩时,也看到了江豚在船边翻滚跳跃,虽然只有零星的几只。而2018年长江淡水豚科考结果显示,长江中的哺乳动物江豚种群数量为1012头(2006年调查数据为1800头)。

  为什么会这样?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许多人竭泽而渔,采取“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作业方式,最终形成“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实施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此前长江每年也设置过禁渔期,期限为三个月。为什么现在开始实施的禁渔期要十年之久?对此,有专家解释,以四大家鱼为例,它们繁殖成长通常需要四年。禁渔期设置十年,可以让它们繁衍两三代,这样它们的数量才可以恢复,个体也能越来越大,才能出优质的鱼。以往三个月的禁渔期,生长的鱼还不够三天捕捞,每年7月1日开捕后,过去三个月的繁殖成果几天内就被“绝户网”打捞殆尽,鱼类种群依然无法繁衍壮大。

  还有一些人担心,长江禁渔后,会不会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鱼价上涨?据统计,长江渔业资源年均捕捞产量不足10万吨,仅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0.15%,现在我们食用的鱼类大多是人工养殖鱼塘提供的。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人工养殖鱼类在经过多代繁衍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遗传多样性退化,需要补充优质的野生亲鱼改善种群,长江正是鱼类的天然种质资源库。如果我们再不保护好长江这个基因库,可能将来会连最普通的四大家鱼都吃不到。

  古语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竭泽而渔则无鱼可渔,长江苦无鱼久矣!其他的江河其实也面临着类似情况。比如钱塘江算是保护得比较好的河流了,但古话所说的“春潮迷雾出刀鱼”的情形在如今也不易见到了。

  对长江鱼进行保护,延长禁渔期真的是好政策。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