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酒量门规”坏了高校规矩

2019年12月25日 09:08   来源:北京日报   鲍南

  “我师门的规矩是男人半斤50度以上的酒量”。近日,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在微博上透露的“招生标准”引发轩然大波。网友纷纷在评论区怒斥其恶臭油腻的酒桌文化,直言这是在“不拘一格拦人才”。

  面对舆论的口诛笔伐,冯钢选择了“论战”。先是发布多条微博解释自己没有把酒量当做“招生标准”,也没有强迫学生喝酒;之后连续转发“喷子”言论,以“粗口”回怼;最后以涉事微博有20万赞为由,宣布自己获得“胜利”。几天折腾下来,不仅没有解释清楚奇葩师门规矩的前因后果,还把教授应有的文明、高雅形象破坏殆尽。即便说这是当事人的“真性情”,在公共场合如此撒泼也着实不应该。

  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研究生,是导师的权利之一。通过寻找志趣相投的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会对科研产生乘数效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学校毕竟不是公司,导师不是老板,选择学生不能由着导师的性子来。研究生的招考与培养,国家有着统一的培养目标。无论是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学术能力、理论基础、兴趣热情等等都是必备要求,导师的“个性”必须服从于这些“共性”。“半斤酒量”与学术无关,这位导师公然夹带私货,并宣扬拼死喝酒的人是“稀缺人才”,实是逼着学生拼酒讨好自己。这样的行为,称不上传道授业解惑;这样的规矩,违背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不入师门,无经传之教”。从古至今,师门传承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程门立雪、曾子避席等故事被传为美谈。但如今,一些人却把师门当成“领地”,把江湖气带进象牙塔,弄出一副“帮主”的做派,要么让学生端茶倒水取送快递,要么让学生请客吃饭送礼送钱。由于导师对毕业有着“生杀大权”,许多学生敢怒不敢言。如此师生关系毫无疑问会对国家高等教育造成伤害,因此也引发了有关部门的注意。教育部连续发布“六禁令”“红七条”对高校教师师德进行规定,今年初更是升级为“一票否决制”。这些机制对规范教师行为起到了很多正向作用,但类似“酒量门规”之类的事件提醒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清晰和细化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权利义务,防止双方关系走向异化。

  象牙塔是干干净净、专心做学问的圣地,不能让社会的庸俗习气入侵校园,这不仅是在保护学生,更是在维护师道尊严。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浙大教授“酒量门规”坏了高校规矩

2019-12-25 09:08 来源:北京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