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冯钢再因“出格”言论卷入舆论争议,这次是“男人酒量半斤以上”的师门规矩。
日前,冯钢微博发文称其师门规矩是“男人半斤50度以上的酒量”,并称该“拼着命喝,被弟子抬回宾馆”的考生“绝对是中华民族稀缺之人才,他不管干什么,那股拼死喝酒的意向,就垫定了他一生的骄傲!”
该言论一出,舆论哗然,绝大多数网友留言表示反对。面对质疑,冯钢与网友展开“论战”,称“喝酒是庆贺”“半斤也不是我定的,男生自己说的‘规矩’”。网友对此似乎并不买账,接下来的论战中,冯钢发文一度带有不雅词汇。
笔者认为,网友的质疑不无道理,毕竟高校作为学术场,实在不该被酒场文化浸染。
作为高校教师,传递的应是优良文化、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去年11月,教育部印发并实施《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三条规定高校教师应“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而“男人半斤50度以上酒量”的规矩不仅伤身,且对于社会进步、人的发展毫无推动作用,若说可以拉近师生关系,那又与酒桌文化有何差异?这着实称不上是优秀文化。不管这所谓师门规矩如何得来,学生提出也好,约定俗成也罢,身为学生导师,也应劝阻规避、正确引导,而不是鼓励甚至倡导这种风气。
遗憾的是,高校学生的“应酬文化”似乎日渐兴盛。大大小小的聚餐饮酒让很多学生疲于应酬却无可奈何。对大多数高校学生来说,这不单加重了生活费的负担,身体也经受不住酒精的摧残。另外,近年来高校学生因聚餐饮酒出事的案例并不罕见,有参加喝酒免单活动而死于酒精中毒的大学生,也有陪导师喝酒而倒下的研究生。警惕高校从“学术场”变“酒场”并非因噎废食,只是不愿意看到悲剧因一些本可避免的事件而频繁发生。在变了味的酒场文化中,喝酒已不是风雅,而是通过酒量来证明“诚意与胆量”的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六条还指出高校教师应“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在这场微博论战中,冯钢一度言语失德、斯文落地。显然,这是有损师德师风的。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此“大师”之“大”,不单指学术造诣,亦包括品德风尚。我们说高校是学术场,并不意味着只教授学术,也涵盖对美好德行的发扬。
高校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大可不必酒场上见真章。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