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养老保障水平在逐步提高,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发挥市场作用,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给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打开了扩大规模,向社会经济生活纵深渗透和发展的政策空间
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要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深化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更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新形势下,这一要求对建立健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指出了明确发展方向。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构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2018年末,全国参加各项基本养老保险的总人数超过9亿人,广覆盖的养老保险网络正在不断完善。今年,养老金已经实现15年连涨。
应该看到,尽管我国养老保障水平在逐步提高,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总体架构上,我国正在建立完善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共同参与的“三支柱”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但实际运行中,“三支柱”的发展目前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一枝独大”,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都很小。尤其是商业养老保险的体量,在整个养老体系中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面对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要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仅靠政府财政一条腿走路,是很难持续健康发展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发挥市场作用,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给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打开了扩大规模,向社会经济生活纵深渗透和发展的政策空间。
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最需要的是税收优惠支持,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中的税优比例较低,企业税优比例为5%,个人为4%,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同时,企业年金规模虽然逐年扩大,但年金的投资市场尚不够成熟和稳定,回报率不尽如人意,投资限制也比较多。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企业年金加权平均收益率为4.1%,与一般的银行理财收益不相上下。因此,相关部门如何通过制定合理且具操作性的政策落实中央精神十分重要。财税部门能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税优政策,基金投资公司能否取得长期稳定的收益等,都需要通过市场因素的催化,才能最终成为做大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真正推动力。
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目前在整个社会养老保障中的占比较低,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商业养老保险,一直是国家养老政策关注的重点。因为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可以使养老保障体系架构更平衡、立体化和多元化;同时,商业养老保险通过积累长线养老资金,能有效减轻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产生的压力,提升其可持续性。
对于险企来说,构建能分担第一支柱养老压力的商业养老保险成为第三支柱并非易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在人口老龄化加快进程中提升创新能力,以改善当下养老保险覆盖面不足、产品和服务相对滞后、难以充分发挥保障作用等问题。
首先,应以税优政策为契机,加快撬动个人养老保险市场。这在2018年已经迈出重要一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在上海、福建等地实施后正逐渐扩大范围;其次,应以老年人需求为创新导向,鼓励险企开发各类老年保险产品并给予财政支持;再次,引导保险公司在医疗与养老结合上创新探索,将长线投资注入养老产业,在延长老年人健康寿命和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探索新路。
总之,只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就能尽快发展壮大第二、第三支柱,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体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江帆)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