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事件:公益救助如何才能更公平透明?

2019年12月04日 08:02   来源:红网   默城

  继虚假资料筹款、某相声演员“骗捐”等信誉危机后,近日,水滴筹线下地推乱象遭曝光。水滴筹地推被指存在地毯式“扫楼拉单”、随意填写募捐金额等行为,引发公众哗然。12月2日,水滴筹在官方微博发出公告:针对有媒体报道水滴筹线下人员服务环节出现问题,已全面暂停线下服务。水滴筹承认,其线下人员违反服务规范的类似现象确有不同程度存在。(12月3日 中国经济网)

  最近几天,水滴筹的事件在舆论场闹得沸沸扬扬,几乎引起了“全民讨伐”。讨伐的点在于,大众爱心被“消费”了,好好的公益行为好像变了味,变成了生意。

  实际上,众筹救人这件事本身的社会作用毋庸置疑。本次事件引发的是大众对更加公平透明、规范的公益救助模式的期盼。发生问题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全盘否定模式本身。

  众筹平台审核机制不严、信息不够透明的问题,说到底还是缺乏周全的制度设计和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在另一种社会救助形式“互助”模式中,其在风险管理和公开透明上的制度设计和经验,或许值得“水滴筹们”思考和借鉴。

  互助性救助模式,简单说就是形成一个“一人得病、众人分摊”式的朴素机制,比如说如果会员有几百万人,那如果其中一个会员需要救助,那每个人分担几毛钱就可以给他助力几十万。

  互助模式本质上是成员间互帮互助的行为,互助用户履行义务的同时享受权利,不是纯粹献爱心的公益。所以当一个个体接受几十万的救助时,也是天经地义的正当权利,体面且不尴尬。这样的“天经地义”,与互联网众筹救助模式下的“万不得已”,也形成了鲜明对比,也避免了互助模式的道德风险。

  进一步看,这种模式在制度设计上,也体现了公平、透明和可持续的考量。比如说,互助案件的调查,是委托给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的。而众筹模式中由地推人员做口头询问和资料填写,容易出现欺诈风险。

  互助平台中,案件审核是由平台进行的,而非调查公司。调查审核独立,避免了寻租风险。而水滴筹事件中,地推人员按单提成,这种机制设计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寻租风险,不够明智。另外,互助平台定期公开案件、互助金、管理费信息,大众可监督,公开透明。

  所以,以水滴筹为代表的众筹模式,可以在第三方调查、审核等环节进行制度修补。另外,定期公开资金募集、使用情况,同时公开平台在众筹案件中的抽成规则,将规则透明化接受公众监督。一个平台要生产,必须得投入人力物力。人们反感的不是平台收费,而是收费标准不公开。

  进一步看,我们要认识到一点,即使再完美的机制也无法百分百消灭欺诈类事件发生,不过只要平台有善款追回、兜底的机制,就可以具备自我纠错的能力,推动平台良性生长。这些才是公益救助公平透明的正确打开方式。

  其实,众筹和互助这两种社会救助形式,基础都是用户的信任,关键还是要看“如何做”。需要相关平台和企业有很强的风控能力以及周密制度设计,能最大程度规避漏洞,规避欺诈,才能持续下去,保护社会的善意。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水滴筹事件:公益救助如何才能更公平透明?

2019-12-04 08:02 来源:红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