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健委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并建立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对献血者使用公共设施、参观游览政府办公园等提供优惠待遇。(11月19日《新京报》)
诚然,我国是一个缺“血”的国家。中国义务献血群体的人口比例远远小于发达国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数据,每年需要有4%的人献血,才可以满足临床需求。从比例来说,中国的献血人群还差很多,在全国范围内,2010年公布的参与献血人口比例是0.85%;北京市情况较好,这个数字是2.2%。而在美国,现在每年大约有6%的人参与献血。“血液”的紧张促使相关部门不得不想出各种方式。可纳入社会征信系统真的是妙招吗?
纵观网络热议,很多网友则认为这种决定是“对社会征信体系”的滥用,更有网友认为这是“用鲜血充VIP会员”。仔细想来,网友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
首先,无偿献血与征信系统是否真的能够画上等号?根据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点为“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显然社会征信系统是与个人财务信用相关的,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与无偿献血的关系。
假设,真的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也是极其不公平的。譬如,有些人群由于身体因素天生不适合献血,其就算有这份心也没这份力,那他们就得不到社会征信系统的认可吗?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就算是针对有献血条件的人,这难道不是一种制度绑架吗?如果不献血等于不诚信,为了不影响自身正常生活,不得不被迫献血。
无偿献血的初心是什么?是让公众“敢献血,愿意献血”。当人们搜索“无偿献血”时,搜索热度最高的几个词语是“献血的十大坏处”“献血对身体有害吗?”“献血前注意事项”……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窥见,公众不仅对献血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而且存在一定的不信任程度。
基于这些,笔者认为更应该被关注到的是如何消解公众的顾虑,如何充分地将每一滴血液都用在刀刃上。首先,要保障血液利用正本清源。建立透明可靠的血液捐献及血液联动制度。在采集血液及保存血液方面也应该做到设备齐全专业。让民众捐得放心、明白。再次,宣传工作也该被重视。不仅可以加强对献血知识的普及,大可以树立模范、典型,激发民众学习的热情。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