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2019年11月22日 06:45   来源:经济日报   

  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作为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重要内容,对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当前,应准确把握新时代国际交往中心内涵,科学处理都与城、硬与软、发展与安全等关系,对于加快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意义深远。

  准确把握新时代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新内涵

  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内涵和功能经历了从单一到多维、从交流到交融的升级和变迁。在当前践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加快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应把握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内涵。

  一是以“都”为主体,突出首都的外交功能。作为首都,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是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充分发挥首都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不断提升服务保障国家外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力发挥中国特色大国主场外交核心承载地的角色,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国际交往理念。

  二是在外交功能基础上,突出“城”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立足北京城市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充分利用首都地位带来的国际交往机会和资源,深度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分工,推动各领域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对外交往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三是在外交、城市发展基础上,突出“国际元素”。在加快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国际主体的作用,以吸引国际组织、跨国企业总部、国际人才等高端要素聚集为目标,打造与国际要素交融的发展环境,为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服务,满足国家、城市和国际主体的综合需要。

  科学处理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的四种关系

  一是科学处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要找准城市国际交往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和实施路径的契合点,为大国外交内涵发展提供核心支撑。一方面,从中央的发展战略中寻找城市发展的机遇和空间,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推动城市商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国际交往,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依托城市国际交往活动为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手段和渠道,通过深化拓展友城交往、吸引国际高端要素、参与全球问题治理等传播国家形象、助力国家融入国际体系。

  二是科学处理空间规划与功能布局的关系。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要结合国家总体外交需求和城市发展定位,按照北京国际交往“一核两轴四区域”总体布局进行功能细分,根据各辖区国际交往空间资源特征,对重点区域国际交往潜力进行科学评估,明确具体功能定位,在国际交往中心相关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及实施,满足国际交往的多样化需求,并为其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三是科学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国际交往空间的拓展以及各类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国际交往功能实现的基础,而提升公共服务、提高公民素养、促进文化交流等软环境建设则是关键。硬件建设方面,北京应从国际交往的承载力和交往环境着手,在推进雁栖湖国际会都、冬奥会场馆等重大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交通、旅游、文化等相关设施的配套和完善;软件建设方面,要从政策、管理和服务入手,改善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在出入境、卫生、教育等方面提供精细化服务,吸引更多国际高端资源集聚。

  四是科学处理推动发展与维护安全的关系。一方面,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当下,通过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实现以开放促发展、向开放要活力,发展世界级总部经济、吸引跨国企业等方式,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实现国际交往中心的经济发展功能;通过国际规范引入、市民素养提高等方式推动社会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实现国际交往中心的社会发展功能。另一方面,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要从思想意识、防护体系等方面维护政治安全、市民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

  统筹兼顾加快推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一是建立和完善纵横交织的多主体、多层级、跨区域协同合作网络。以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为核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继续保障重大国事活动,并加强与中央有关部门深度对接,为推动实现相关政策优惠、优化国际交往服务争取国家支持;作为京津冀核心城市,要加强与津冀两地在外宾接待、侨务、友城建设等方面合作,实现三地外事资源优势互补;加强城市各部门之间沟通协作,完善涉外宣传、外事接待、国际企业服务等综合服务系统。与此同时,要发展多元主体城市外交,搭建立体化国际交往平台,提升非官方国际交流层次,重视社会组织和民众在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科学管理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壮大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社会力量。

  二是以吸引国际组织、跨国企业集聚和加强国际技术转移枢纽建设为支点,深度融入国际交往和全球创新网络。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吸引各类国际组织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深度融入国际交往网络;加快国际技术转移枢纽建设,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依托“三城一区”建设,提升国际化研发及服务功能,吸引跨国企业研发机构入驻,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加强国际联合攻关和科研设施共享,全力打造链接全球创新网络、聚集全球创新资源的关键枢纽。

  三是以软硬条件建设、内外部要素集聚、信息化手段支撑为配套,构建人性化、多元化、数字化国际交往中心。加强国际交往中心配套资源和环境建设;构建友好型的国际语言标识系统、社会保障机制、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等软硬件环境;加强与知名国际组织的合作,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外事服务人才,发挥首都高校集聚的优势,通过高校与国际组织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精通国际交往规则的外事人才队伍;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支撑,开展国际组织、重大国际交往事件等跟踪管理,建立国际交往数据库,为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撑。

  (作者:李军凯 张红 孙艳艳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加快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2019-11-22 06:45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