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群团组织要多为青年解决“操心事、烦心事”

2019年11月08日 10:37   来源:东方网   缪迅

  当前,青年婚恋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前段时间,有关“中国单身成年人超过2亿”的话题更是冲上微博热搜。可以说,青年单身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全社会尤其是群团组织高度关心的话题。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大数据”,我国当下尚未走进婚姻殿堂的适婚青年至少有一亿多人;上海的大龄未婚青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如今剩男剩女的难嫁或难娶问题已成为一件让社会无法回避的困窘问题。

  人的一生中,有些事是等得起的,比如房子、车子,不一定非要限期到手,不妨悠着点,等有了条件、资金足了再完成这几个“小目标”也不迟。但有的事确是等不起的,比如个人的婚姻大事。大家都知道,结婚乃至生育最合适或比较合适的年龄大抵在20多岁至30多岁。尤其是女孩子的婚姻,倘若年复一年地拖延下去迟迟未有结果,那后面的结局就难说了。

  笔者的亲友或单位同事中,就有好几位“大龄青年”30好几了,仍然还“单着”,或许靠他(她)们自己的努力来解决终身大事困难是不小的。所以,面对为数众多的大龄青年,不仅他(她)自己决不能轻言放弃,他(她)们的父母和亲友也得帮忙出力,工青妇组织等有关方面,更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

  近年来,解决大龄青年婚恋大事的“利好”接踵而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在“二、发展领域、发展目标、发展措施”中专门用了800多字的篇幅,就“青年婚恋”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与措施,要求“切实服务青年婚恋交友。支持开展健康的青年交友交流活动,重点做好大龄未婚青年等群体的婚姻服务工作。”并要求“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为青年婚恋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和适合青年特点的便利条件。”团中央第一书记贺军科明确表示,大龄未婚是中国青年迫切关注的重大问题,共青团将帮助大龄未婚青年找合适伴侣。关爱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

  团中央出手了,这是一个好消息。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恐怕还需要多个部门组成联合服务队伍,如各级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在解决大龄青年婚恋问题上有其独特优势。或可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或工作机制,为未婚青年多多地开展婚恋交友活动,或由面到点,乐于当“红娘”,为大龄青年寻找“匹配度”颇高的另一半,这大概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吧。

  青年婚恋问题,一不小心在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国社会,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广大社会组织尤其是群团组织是青年们成长成长的平台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温馨家园和港湾。当下与未来,群团组织在做好青年婚恋的服务方面应该有一番新作为、大作为,这就需要群团组织多为青年们着想,多动“脑筋”,多做尝试,从解决青年切身问题的科学思维出发,把握好青年特点,把工作做到点子上,真正帮助到青年减少诸如婚恋问题等“堵心事”“烦心事”,为更多的青年免除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群团组织要多为青年解决“操心事、烦心事”

2019-11-08 10:37 来源:东方网

  当前,青年婚恋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前段时间,有关“中国单身成年人超过2亿”的话题更是冲上微博热搜。可以说,青年单身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全社会尤其是群团组织高度关心的话题。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大数据”,我国当下尚未走进婚姻殿堂的适婚青年至少有一亿多人;上海的大龄未婚青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如今剩男剩女的难嫁或难娶问题已成为一件让社会无法回避的困窘问题。

  人的一生中,有些事是等得起的,比如房子、车子,不一定非要限期到手,不妨悠着点,等有了条件、资金足了再完成这几个“小目标”也不迟。但有的事确是等不起的,比如个人的婚姻大事。大家都知道,结婚乃至生育最合适或比较合适的年龄大抵在20多岁至30多岁。尤其是女孩子的婚姻,倘若年复一年地拖延下去迟迟未有结果,那后面的结局就难说了。

  笔者的亲友或单位同事中,就有好几位“大龄青年”30好几了,仍然还“单着”,或许靠他(她)们自己的努力来解决终身大事困难是不小的。所以,面对为数众多的大龄青年,不仅他(她)自己决不能轻言放弃,他(她)们的父母和亲友也得帮忙出力,工青妇组织等有关方面,更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

  近年来,解决大龄青年婚恋大事的“利好”接踵而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在“二、发展领域、发展目标、发展措施”中专门用了800多字的篇幅,就“青年婚恋”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与措施,要求“切实服务青年婚恋交友。支持开展健康的青年交友交流活动,重点做好大龄未婚青年等群体的婚姻服务工作。”并要求“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为青年婚恋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和适合青年特点的便利条件。”团中央第一书记贺军科明确表示,大龄未婚是中国青年迫切关注的重大问题,共青团将帮助大龄未婚青年找合适伴侣。关爱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

  团中央出手了,这是一个好消息。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恐怕还需要多个部门组成联合服务队伍,如各级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在解决大龄青年婚恋问题上有其独特优势。或可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或工作机制,为未婚青年多多地开展婚恋交友活动,或由面到点,乐于当“红娘”,为大龄青年寻找“匹配度”颇高的另一半,这大概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吧。

  青年婚恋问题,一不小心在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国社会,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广大社会组织尤其是群团组织是青年们成长成长的平台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温馨家园和港湾。当下与未来,群团组织在做好青年婚恋的服务方面应该有一番新作为、大作为,这就需要群团组织多为青年们着想,多动“脑筋”,多做尝试,从解决青年切身问题的科学思维出发,把握好青年特点,把工作做到点子上,真正帮助到青年减少诸如婚恋问题等“堵心事”“烦心事”,为更多的青年免除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